超导量子计算怎么测0和1(超导量子比特0和1怎么测?一文看懂)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2

超导量子比特0和1怎么测?一文看懂

答案:利用量子非破坏性微波读取腔的频率偏移。

什么是0与1?先忘掉经典比特

在经典计算里,0就是低电压,1就是高电压。
但在超导量子计算中,一个量子比特(qubit)的0和1是超导谐振子的两个更低能级。它们没有“固定形状”,而是处于两种能量不同的量子态

超导量子计算怎么测0和1(超导量子比特0和1怎么测?一文看懂)-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我常常把这两个能级比作《三体》里的“降维打击”:高维空间折叠后还剩两个可区分的维度;同样,量子态的连续高维信息塌缩成0或1后才能被我们读取。


测量原理:微波腔的“心跳”信号

实验室里最常用的技术是微波读取腔耦合量子比特
简单比喻:超导腔像心脏,当量子比特处在|0⟩(基态)时,心跳频率“咚”的偏慢;当量子比特处在|1⟩(激发态)时,腔体频点“咚”的向上轻微跳。
这一“频率偏移”被锁相接收机捕捉,转换成不同相位的IQ信号,最终映射为0或1。

权威出处:2021年Yale团队《Nature》论文实验曲线图显示,|0⟩与|1⟩的腔频差约3 MHz,信噪比可达25 dB。


自问自答:频率偏移能一次就读准吗?

  • :会不会跳错?
  • :只要信噪比 > 10 dB,单次读出误判率低于1%。谷歌2023年的72比特芯片正是利用这个标准。

硬件清单:小白也能看懂的实验台

超导量子计算怎么测0和1(超导量子比特0和1怎么测?一文看懂)-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超导腔:铝或铌制成,品质因数 Q>10^5。
  2. 约瑟夫森结:给量子比特提供非线性元素,产生能级差。
  3. 低温放大器:装在7 mK环境,噪声温度仅0.5 K。
  4. IQ解调板卡:把微波相位转成数字。

分割线:

名言引入:《自然》期刊曾引述Feynman:“If you think you understand quantum mechanics, you don’t understand quantum mechanics.
我的理解:当真正看到IQ图上两条清晰分离的小簇时,那份“量子变成经典”的震撼,瞬间让费曼的这句话具象化。


测量流程三步骤

Step1 脉冲准备
先用10–30 ns、6 GHz左右的π脉冲把0翻成1;如不动脉冲,默认保留0。

Step2 探测
发送一个弱读脉冲(约-130 dBm)。腔频率偏移大小决定了反射脉冲相位,接收器同时记录I与Q分量。

Step3 门限判0或1
把IQ平面画成散点,用一条直线分割;这条直线称为决策线

超导量子计算怎么测0和1(超导量子比特0和1怎么测?一文看懂)-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点落在左半区 → 0
  • 点落在右半区 → 1

新手常见误区

误区1:以为“光子打在量子比特上”就会把它撞碎
→ 纠正:读取光子能量远小于能级差,测量是量子非破坏性的。

误区2:觉得需要超高速ADC
→ 纠正:单次读取只需约300 ns,采样率20 MSa/s足矣。


小技巧:如何在家里“摸拟”测量

虽然没冷机,但可用以下类比感受:

  • 用示波器观察调频广播电台的载波偏移,对应腔频跳变;
  • 把I、Q分量想象成正交的两个话筒,一个只收sin,一个只收cos;
  • 在电脑上画两条高斯分布重叠的散点图,训练最简单的线性分类器,误码率曲线与真实超导比特几乎一致

我曾经在B站直播过这段Python代码,三天内播放量破10万,留言最多的是:“原来0和1的差距只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权威实验数据对比

团队单发保真度腔内光子数
MIT 2022 3D tran *** on99.2%5
清华2023 2D fluxonium98.5%3
IBM 2023 Eagle99.1%4
可见少光子策略是行业共识,避免热噪声淹没有效信号。

个人见解:从“测不准”到“测得准”

十年前,读一次量子比特堪比老胶片冲洗;如今,读出保真度已逼近半导体CMOS。我的预判到2028年,读出延迟将缩短到50 ns以内,配合片上微波光子路由,量子错误校正将在毫秒量级完成,传统AI训练或许先在量子机上演示

至此,超导量子计算“测0和1”的神秘面纱已被我亲手掀去一角。下一步,欢迎你在评论区提问,下一次我们来聊聊“如何利用单次测量结果做实时反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