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为什么需要绝对零度
答案:超导材料在常温下会失去量子态,必须用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维持相干,这正是量子计算机离不开“极寒”的根本原因。———

(图片来源 *** ,侵删)
先别急着问,我先解释三个你最关心的疑问
1. 到底有多冷?答案:IBM量子机用的是10-15 mK,相当于零下273.135°C,比外太空还冷。
2. 家里冰箱能行么?
答案:家用冰箱约−18°C,差距超过250°C,完全无法胜任。
3. 难道没有常温方案?
目前硅光量子可在4 K运行,但仍需专业低温系统;真正的室温量子比特仍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
———
超导量子比特的“最怕热的公主”体质
引自《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 Nielsen & Chuang:退相干是量子计算的主要敌人
(图片来源 *** ,侵删)
- 库珀对:低温把电子撮合为成对,才能无电阻流动,产生稳定电流环;温度一高,电子立即“各自为政”,量子态崩塌。
- 能级分裂:超导回路的约瑟夫森结靠微观能级存储信息,任何>10¹⁰ K的热涨落都会打乱这架精巧的能量天平。
- 噪声过滤:超低温环境同时让热光子、声子数量锐减,相当于为量子比特戴上耳塞。
———
不降温行不行?行业大咖的三句话回应
谷歌量子 AI 负责人 Hartmut Neven 2024 年在 APS 年会上的原话:“在可预见的路线图里,低温超导仍是实现容错量子机的唯一捷径;放弃制冷就是放弃精度。”
我补充个生活化类比:
把手机芯片放到300°C烤箱里,晶体管会瞬间报废;量子比特的“热死亡”温度却不到那台烤箱的千分之一。
———
世界名著早已预言:温度是智慧的护城河
《西游记》炼丹炉里的“火候”不就是古人对温度的极致追求?太上老君若把炉子烧得不够冷,孙悟空也炼不出火眼金睛般的量子敏感。把故事拉回现实,量子计算正是现代版的“炼丹”——超低温替我们封印住“妖魔鬼怪”般的噪声热。
———
未来降温技术演进路线(给好奇宝宝)
- 稀释制冷机小型化:现在一台冰箱大如衣柜,创业公司Bluefors目标十年内缩小到“桌面级”。
- 光量子替代:虽然可在4 K运行,但光路与探测器仍需冷却,“半常温”更像折中而非突围。
- 拓扑量子比特:微软赌注马约拉纳费米子,理论可在1 K存活,一旦实验落地,制冷负担将减半。
———
给入门小白的行动建议
- 如果你只是想“看热闹”,跟踪IBM Qiskit的线上文档,里面每一行代码都默认运行在云端稀释制冷机,零成本体验。
- 若想“练把式”,学一点极低温电子学(cryo-CMOS),几年后“量子机房运维”会成为香饽饽职位。
- 千万别被“室温超导”新闻冲昏头,2024 年迪亚斯的论文已被Nature撤稿,基础科学迭代周期以十年计。
我的观察:就像蒸汽机离不开锅炉,量子计算机也暂时离不开低温。也许二十年后,工程师回望今天,会像我们今天嘲笑早期计算机占据整个房间一样,但前提是先解决眼前的“冷”课题。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