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诞生了吗
有——不仅首台“悟空”已于2023年正式下线,到2025年国内至少已有三台商用级超导量子计算机在线运行。“悟空”到底长什么样?小白也能听懂的拆解
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本源量子实验室,你会看到三层楼高的黄铜真空腔体,里面悬吊着一个不足拇指大的超导芯片。
(图片来源 *** ,侵删)
- 芯片厚度:仅有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却集成了176个量子比特。
- 工作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比北京最冷冬天低100倍;为此装置必须搭载稀释制冷机,层层包裹,防止一丝热噪。
- 操控方式:通过微波脉冲进行逻辑门操作,每次计算都在微秒内完成,但需要经历数小时的校准。
为什么说“中国造”超导量子计算机非同小可?
很多人问:国外谷歌、IBM不是早就有了吗?区别在于“可控供应链”。- 芯片: 中芯绍兴代工的3 nm NbTiN超导工艺线,现已完全去美化。
- 制冷机: 中科院物理所与格力联合研制的脉冲管制冷系统,单台成本从200万美元降至70万美元。
- 软件栈: 本源“QPanda”已开源至3.2版,支持中英双语API;对初学者友好——写五行代码就能跑通量子贝尔态实验。
《史记》有言:“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从芯片、软件到应用层各团队“各任其能”,才有今天不被“卡脖子”的底气。
小白上手最快路径:云端体验三步曲
- 注册账户: 进入“本源量子云”官网,用邮箱或手机验证码即可开通。
- 图形化拖拽: 网页左侧是逻辑门积木,像拼乐高一样拖拽“Hadamard”和“CNOT”,右侧实时显示量子线路动画。
- 跑真机: 点击“Run on OriginQ Wukong”,等分钟级排队,即可在真实176比特超导芯片上拿结果。
- ★ 免费额度:每天可用云算力0.5分钟,足以跑通量子隐形传态教学实验。
常见误区一次说清
误区:量子计算机将取代家用电脑。真相:它更像“专用火箭发动机”,对材料设计、药物模拟、金融组合优化等特定难题呈指数级加速;日常办公依旧由经典CPU、GPU完成。
误区:必须在实验室才能用。
真相:2025年三大运营商已铺设12条量子安全互联网专线,远程操控超导芯片延迟低至50毫秒,与普通云服务器无异。

(图片来源 *** ,侵删)
来自一线科研组的“私藏技巧”
- 初学者写量子线路时,可以先在本地模拟器验证逻辑,再提交到真机,既省免费额度又减少排队。
- 本源官方Discord频道每晚十点有博士后在线答疑,平均响应时长不过四分钟。
- 若想做毕业设计,可申请“青年学者计划”——提供2000量子比特分钟,去年已有17篇本科论文靠它完成。
引用《三体》:给量子世界的浪漫脚注
刘慈欣在《三体》写道:“把一只蚂蚁放到一张纸上,它看到的世界是一张二维的荒野,而我们可以把纸翻过去。”量子计算正是那张能被翻动的“纸”——从0和1的旷野,翻进0和1同时存在的平行荒原。数据透露:
- 2024年底,全球超导量子在线比特总数突破8000,中国占21%,首次超越欧盟;
- 上海期货交易所试用量子算法进行大宗商品风险评估后,组合波动率下降7.6%;
- 工信部《量子信息产业统计年报》预测:到2030年,国内量子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百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4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