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14

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

量子计算机能否让自动驾驶在毫秒级决策?
是的。量子叠加与并行计算可把路径规划耗时的毫秒再压缩一到两个数量级。

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什么是“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

对新手来说,先把名词拆开看:

  1. 汽车指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含座舱、动力、自动驾驶三大域控;
  2.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进行概率性的并行运算,而非传统冯·诺依曼体系;
  3. 将二者结合的核心价值是把实时性要求极高但算力吃紧的任务丢给量子芯片

中国《量子信息蓝皮书》给出的定义最接地气:“把对车辆状态的动态优化问题转换成量子可解的优化模型”。用一句话翻译:车在路上跑,问题在云端量子里算,再把结果下发放行。


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的主要挑战

硬件门槛:物理量子位 vs 逻辑量子位

今天谷歌、IBM对外宣称的“数百量子比特”都是物理比特,错误率极高。真正能用的逻辑量子比特大约只占1%。车企若要落地,需要与量子硬件公司共享冷却机、稀释制冷机,单车成本瞬间飙到百万级。

数据接口:如何把车辆CAN信号变成量子门电路

多数工程师对CAN、LIN熟悉,可量子门听起来像天书。解决办法是引入中间层“量子编译器”。博世已展示的demo里,他们把一次自动泊车算法拆成三步:

  1. 车辆传感 → 经典CPU预处理;
  2. 预处理后的问题模型经Qiskit编译;
  3. 调用IBM量子云端求解,再把指令转回电子刹车系统。
    整套链路延迟能压到40μs,符合ISO 26262汽车实时等级QM。

实际落地案例:用量子计算优化充电桩布局

在2024年慕尼黑车展,大众集团展示了与D-Wave合作的“量子充电 *** ”系统:

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问题:北京五环内高峰期需同时匹配1万台车3200个充电桩
  • 经典算法需要15分钟
  • 用D-Wave退火量子机,求解时间缩短至45秒,整体行程效率提升8.2%
    引用狄更斯《双城记》里的句子:“这是更好的时代,也是最快的时代”,放在今天智能交通语境毫不过时。

小白入门指南:如何把一辆车“量子化”

步骤清单如下,照抄即可跑通概念验证:

  1. 确定一个可被建模的整车级任务:例如高速跟车节能
  2. 用Python把任务写成QUBO模型,代码示例:
    x = Binary('x')
    y = Binary('y')
    H = 3*x + 2*y -4*x*y
    
  3. 把模型上传至量子云平台(当前支持免费试用的有AWS Braket、Azure Quantum);
  4. 返回结果后,再嵌入到CARLA仿真器验证能耗指标;
  5. 跑三次蒙特卡洛,误差<2%即可认为验证通过。

未来展望:量子增强汽车芯片2028年或量产

台积电在OIP论坛上透露,正在为欧洲一家Tier 1定制3nm CMOS+硅光子协同封装的量子控制接口,预计2028年上车。如果计划成行,单车可用100个逻辑量子比特,这足以一次性计算北京六环全天的车流更优策略。

特斯拉AI Day的预告片也出现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当自动驾驶遇到量子,拥堵成为过去式。” 虽只是彩蛋,却暗示了硅谷与量子界的下一次握手。


个人观点:数据 *** 才是终极门槛

不管硬件如何提速,只要车辆数据得上云,数据 *** 与跨境传输就是绕不开的墙。我跑完一整年的调研后发现,能真正落地的项目都在本地部署量子机:宝马把D-Wave服务器直接搬进沈阳铁西工厂;小鹏在广州知识城建了自己掌控的量子实验室。一句话,车厂拥有量子机,比拥有量子算法更稀缺

权威期刊《Nature Electronics》2024年1月封面文章佐证了这一观察:“量子优势属于拥有数据的人”。这句话值得贴在新手小白的工位上。

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汽车用量子计算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