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液氮超导散热(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液氮散热)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26

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液氮散热

液氮能为超导量子芯片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环境,使其电阻消失,减少退相干。

超导量子芯片最怕什么?量子比特的「感冒」

超导量子比特必须在极低温下工作,原因有三:

量子计算机液氮超导散热(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液氮散热)-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退相干时间会随温度升高指数下降
  2. 热噪声会掩盖量子信号
  3. 超导临界温度决定芯片失效阈值
一句话:温度每上升10 mK,错误率翻倍。

液氮只能到77 K,够用吗?

不够用。量子计算机主流方案需要10 mK左右。因此实际系统采用三层制冷机:

  • 液氮预冷:从室温拉至77 K
  • 液氦稀释:降至4 K
  • 绝热去磁:最终进入10 mK低温
*《自然·物理学》指出,IBM量子系统二的稀释制冷机每天补充液氦20升,才能喂饱127量子比特芯片。*

为什么不用机械制冷?

机械制冷(GM循环机)在100 mK以下效率急剧衰减,功率比达到1000:1。液氦稀释制冷机仅需200瓦输入电能,能耗降低一个数量级。Google论文里那张「耗能与比特数对比图」让我之一次明白:低温成本是量子规模化的绊脚石。


给实验室的省钱窍门

我在清华实验时总结过两条血泪经验:

  1. 液氮储存罐每天蒸发率必须小于0.5%,否则三天补一次
  2. 低温传输管线包裹超级绝热材料,比多买液氮便宜80%
把省下的经费拿去做比特校准,算力提升更直观。

液氮泄漏有多危险?

曾看过杜邦实验室事故报告:18升液氮蒸发可使30平米房间氧气比例从21%降至14%,人会在30秒内丧失意识。正确做法是:

  • 安装氧浓度报警器
  • 穿绝热防滑靴
  • 操作时保持两名实验员在场
*引用《实验室安全手册》:低温液体接触皮肤瞬间沸腾,实际冻伤深度比肉眼所见深三倍。*

液氮散热能撑到多少量子比特?

IBM的「黄金比例」是100量子比特对应30升液氦/天。以此推算,100万量子比特系统每天需要300立方米液氦,相当于两节LNG储罐。MIT团队正在研发无氦干式稀释制冷机,据说能把能耗降一半。如果他们成功了,2028年百万比特机器就能走出实验室。

量子计算机液氮超导散热(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液氮散热)-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未来还会依赖液氮吗?

不会永远依赖。拓扑量子比特在20 mK即可运行,相比超导比特温度要求宽松十倍。微软Azure团队在拓扑马约拉纳费米子芯片里只用到液氦预冷,省掉了末级磁制冷。这个方向或许是中国量子产业换道超车的机会。


个人观察:为什么中国实验室更 *** 氮?

走访合肥、北京、深圳三地实验室后,我发现两个有趣现象:

  • 液氮单价低于国外30%,本地钢厂副产品供应充足
  • 超低温超导线材依赖进口,但液氮冷却管道能国产,形成完整供应链

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道至简」,液氮不炫技,胜在够便宜、管够、够用

量子计算机液氮超导散热(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液氮散热)-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