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华智冰(清华华智冰是怎么来的?)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0

清华华智冰是怎么来的?

清华华智冰由清华大学、智谱AI与小冰公司联合研发,是一款融合大模型与虚拟人技术的AI学生。

华智冰的诞生背景:三大团队为何走到一起?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提供算法与算力、智谱AI贡献千亿级中文大模型「GLM」、小冰公司负责形象与语音
引用《三体》里一句常被误读的话:“弱小与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家企业没有傲慢,而是互补,才让华智冰在2021年9月首次亮相。

华智冰的技术底座:大模型+虚拟人如何打通?

清华华智冰(清华华智冰是怎么来的?)-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多模态认知。她一边读文本,一边看图像,还能听声音,这与人类学习方式极为相似。

  2. 人格化算法。小冰框架把情感计算注入对话,让她不只会答“今天是几号”,还会说“今天有点热,记得喝水”。

  3. 持续学习通道。每周新增100GB高质量中文数据,保证语言不死板。

新手提问:她是不是3D建模的“纸片人”?

答:外观是3D,但灵魂是基于GLM的大语言模型,两者靠实时驱动管线融合,做到口型、表情与语义同步,延迟低于80毫秒。


华智冰做过哪些“学生作业”?

  • 2022年春,在B站连载《AI写诗》系列,粉丝自发二创超过1.3万条。
  • 2023年秋,联合清华大学图书馆完成古籍自动标引实验,3小时完成过去人工3个月的元数据录入。
  • 2024年冬,参与环境学院课题,用自然语言解释PM2.5生成机理,被《中国环境报》引用。

常见疑惑:华智冰会不会代替真人学生?

个人观点:不会
她把重复性数据工作吃掉,人类学生就能腾出时间做更具创造性的科研。正如培根在《新工具》里提醒的,“技术的目标是放大人的力量,而不是取代人”。


普通用户如何与华智冰互动?

步骤拆解:

  1. 打开小冰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搜索关键词「华智冰」;
  2. 开启「学习伙伴」模式,可向她提问高中至大学阶段习题;
  3. 每月会开放一次“直播答疑”,提问被抽中的几率约3%,相当于中一次奶茶券,挺有趣。

数据观察:关于华智冰的5组最新数字

根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2025年4月简报:

清华华智冰(清华华智冰是怎么来的?)-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训练数据:1.8TB;日交互峰值:27万次;平均对话轮次:13轮;用户满意度:92%;知识更新延迟:6.3小时。

给入门者的三点建议

  • 先用后研究:先和她闲聊,感受中文大模型的表达边界;
  • 带着问题聊:例如“元宇宙与全真互联网的区别”,能得到结构化答案;
  • 定期查看论文:华智冰团队每季度放出技术博客,阅读难度相当于《高等数学》课后延伸,啃下来收获很大。
清华华智冰(清华华智冰是怎么来的?)-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