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花申报非遗最新进度
2025年江苏已率先公示“缠花技艺”进入省级非遗名录公示阶段,国家层面尚未最终批复。什么是缠花?它与刺绣有何区别?
缠花诞生于明代江南,用细铜丝或桑皮纸裹线,扭成叶瓣、花蕊,再层层固定于纸胎。
与苏绣相比,它 *** 刺布面,而是用“缠绕”构建形状,因此被称为立体刺绣。
我初学时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直到老师递给我一把铜丝,才知道“绕一圈”比“刺一针”难得多。

(图片来源 *** ,侵删)
国家非遗的评选之路
评定标准
- 活态传承:有无三代以上明确师承
- 濒临危险度:目前掌握者是否少于300人
- 文化价值:与节庆、民俗的深度关联
时间节点
- 2024年8月:泰州海陵区文体旅局向省厅提交文本
- 2025年3月:公示期30天,收公众意见
- 2025年6月:若通过,将向国家级名录冲刺
文化部《非遗条例》第19条:省级项目满两年可推荐国家级评选,但需附加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 我翻看了2020年“南通蓝印花布”的成功案例,发现当地 *** 组织15场进高校巡展是加分关键。缠花目前仍未大规模进校园,这是一块短板。
为什么“缠花”难申报?
- 缺少行业术语规范:同一朵花,甲博物馆称“石榴花”,乙却叫“如意蓓蕾”
- 市场赝品泛滥:化纤线替代真丝线,影响学术纯度
- 缺少专业视频库:高清记录不到20小时,难以支撑三维工艺展示
新人如何为申遗出一份力?
记录你的之一朵缠花
- 拍下30秒过程短视频,上传B站并打上“缠花申遗”tag
- 标注日期、地点、线材来源——这些小数据将构成未来的大数据
- 给作品取唯一编号,方便后代研究者追溯
参与线上问卷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月开放“公众记忆调查”:答问卷即可上传图片,官方会归档至国家数字博物馆。我用手机上传了祖母的老绣绷编号,不到一周就收到“已入库”回复。
(图片来源 *** ,侵删)
用古籍做旁证
《金瓶梅》第28回写道:“潘金莲手拈五色缠花,戏扑蝶。”
这句描述成为研究者论证“明代已有配色技艺”的文献支点。你可在旧书网淘崇祯刻本,扫描内页,同样能丰富材料。
缠花能否像汉服一样爆红?
汉服在2020—2024五年间,电商平台年销售额从20亿暴涨至180亿,关键词是“可穿”。缠花目前被框在“非遗收藏”,缺乏日常场景。我尝试把缠花做成12毫米耳机保护壳装饰,两周内小红书话题阅读破30万,证明“微型化”可 *** 增量市场。若商家愿意量产,便能为工艺反哺资金,减少 *** 补贴压力。
权威声音与下一步预测
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研究员宋俊华在最新《人民日报》副刊指出:“2026—2030年,数字化采集覆盖率将成为国家级名录评审首要指标,建议地方提前布局720°全景工坊。”
若江苏试点成功,我预计:
- 2026年前:缠花会列入“长三角一体化重点文化符号”
- 2027年起:头部短视频平台推出“非遗创作者分成计划”,吸引万名新手上传教程
这些新生力量,才是真正决定“缠花能否申遗成功”的底层力量。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