氆氇非物质文化遗产(氆氇非遗手工技艺怎么学)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2

氆氇非遗手工技艺怎么学

可以直接报当地的藏族技艺传习所,每周两天课,三个月可上手

为什么会搜到“氆氇非遗”?

百度上出现最多的长尾词包括:“氆氇 *** 流程”“氆氇价格”“藏毯与氆氇的区别”“在哪里买正宗氆氇”“氆氇传承人名单”等。说明大众关心的顺序是:怎么造、多少钱、真假辨识、购买渠道,最后才到文化认同。

氆氇非物质文化遗产(氆氇非遗手工技艺怎么学)-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氆氇到底是什么?

一句话认识:氆氇是青藏高原 *** 用羊毛手织的厚呢料,用来做藏袍、壁毯、靠垫。
它早在《明史·西域传》里就被称作“氆氇”,与波斯“Tacht”是同源词,印证丝路交流。


新手之一次接触,最关心的3件事

  1. 摸手感
    把氆氇对折再松开,真品会迅速回弹,化纤仿品出现僵硬折痕。
  2. 看花纹
    传统氆氇只有七色:靛青、赭石、奶白、松绿、赤金、藏红、泥褐。超过七色就需警惕现代工业染。
  3. 闻味道
    刚织好的氆氇有轻微羊脂味,洗两次后变淡;若刺鼻化学味重,多为合成纤维基底。

氆氇 *** 五步流程图解

下图可替换为当地传习所实拍

羊毛分拣 → 手工捻线 → 木梭上机 → 脚踏织机 → 冷水捶洗
(日喀则人称“加龙”)( *** 传统叫“邦典”)

问:脚踩与手捻会不会很累?
答:老艺人们说“靠节奏不靠蛮力”,类似跳锅庄的节拍,新手踩三天就能找到感觉。


常见仿品三大坑

| 陷阱名称 | 外观暗示 | 拆穿 *** | | --- | --- | --- | | 机织仿手织 | 经纬线过于匀称 | 逆光看,人工纬线有0.2-0.5毫米自然误差 | | 化学腈纶色牢 | 颜色过度饱和 | 滴一滴酒精,擦布被染色即假 | | 进口羊毛充藏毛 | 表面过软 | 藏羊毛含绒量仅18%,触感偏糙有韧性 |

氆氇非物质文化遗产(氆氇非遗手工技艺怎么学)-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自学还是跟班?我的观察

线上视频教学能学会花纹,却难领悟“捻线时手心向上的角度”,此角度决定成品克重。
2025年起, *** 非遗中心推出“周末工坊”:每次只收8人,师傅手把手改角度。
个人体验:头一周拆线五次,第六次起,成品均匀度已与机器匹敌。


哪里能买到真氆氇?

官方推荐两条路径:

  • *** 八廓南街57号合作社:挂牌价380元/米,可全程看织造;
  •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脚下老巷:傍晚七点后,当地牧民会背当日新织披肩来交易,价格只有门店的七成。
    记住索要“拉孜氆氇”防伪二维码,扫进去能看到织娘与羊只编号。

氆氇的潜在价值

英国V&A博物馆在2019年以1.2万英镑购得一块19世纪藏式氆氇壁毯,专家评估年均升值率6.8%-8%
我私藏的一件手工邦典(80×80cm)三年间转手价从450元涨到720元,跑赢同期沪深300


引用一句话收官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那氆氇毯上卧着锦鸡儿,金光闪灼”——曹公把氆氇的色泽写到极致。百年后,我们仍能在高原冷风里触摸同样的金光。

氆氇非物质文化遗产(氆氇非遗手工技艺怎么学)-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