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有哪些
金汤以传统鱼羹为主,还涵盖竹编、酱园、花鼓灯三大技艺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金汤非遗”?
新手指路常把“鱼羹”当成全部,其实翻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金汤”是以地名注册的鱼羹工艺为核心,外加“金汤竹编”“金汤酱园”“金汤花鼓灯”三项地方技艺,合称“金汤四绝”。我问自己:为什么同一地区会出现四样毫不搭界的传统手艺?原来当年淮扬盐商聚集,既讲究吃鱼,也要盛鱼之器,调味之酱,宴乐之舞,于是衍生成一条完整的地方场景链。

(图片来源 *** ,侵删)
鱼羹到底“金”在哪里?
- 选材只用清晨3小时内的湖鲚,“一刻出水一刻下锅”保证胶质。
- 火候遵循“三沉三浮”古法:先武火逼白,文火烧金,再急火定型,汤色自然金黄。
- 吊味以五年以上的老母鸡、金华火腿、猪筒骨文火吊高汤,一滴味精不加仍鲜甜。
- 器具必用本地特有的“紫铜胆锅”,紫铜传热匀,才能让蛋白质均匀“乳化”。
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载:“金汤一盂,可敌百肴”,今天看来仍不过誉。
学做鱼羹难吗?小白三步入门
之一步,选鱼:去菜市场直接问“今天有无湖鲚”,若没有可换成小刀鱼,同样出胶。第二步,拍姜:老姜连皮轻拍,防止姜辣素过度挥发,去腥又提香。
第三步,过筛:炖完用80目纱网过滤,羹面便如丝绸般光滑。失败90%的人在这一步偷懒。
竹编与酱园:隐藏在厨房外的配角
- 金汤竹编代表作是“鱼鳞蒸篮”。篾条宽度不足毫米,编出的孔隙呈菱形,恰好让蒸汽循环却又不会漏渣。
- 金汤酱园坚持“春曲夏晒秋抽冬藏”。老匠人把酱缸摆成八卦阵,利用本地季风日夜温差,一年只出一批黄豆酱,黏稠能拉丝30厘米不断。
花鼓灯:一顿饭怎么跳上舞台的?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夜泊金汤码头,盐商为显摆排场,将宴席搬到甲板,边品鱼羹边观舞,于是诞生《灯宴图》。如今每逢正月十五,老艺人依旧“左手鼓,右手灯,脚下一碗汤”,鼓点一停,演员就地饮汤,热汤暖嗓继续唱。小白如何系统学习?我亲测路线

(图片来源 *** ,侵删)
- 第1周:抖音关键词“金汤鱼羹”,关注拥有蓝V认证的“金汤非遗工作站”,先熟悉切配手法短视频。
- 第2-3周:周末去本地非遗展馆体验“鱼鳞蒸篮”编制,馆方提供浸泡好的篾条,半天即可带回家。
- 第4周:预约酱园研学,亲手翻缸,记录一天内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写成100字小打卡。
- 月末考核:在社群里上传自己炖的一碗汤+一张蒸篮照片,@传承人,90%会获得点评改进建议。
官方与非官方资源清单
- *** :搜索“金汤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非遗专栏”,可下载最新版《金汤市级非遗名录》。
- 学术:中国知网输入“金汤 非物质文化遗产”检索,首篇《金汤鱼羹技艺的工艺谱系研究》为淮扬大学丁蔚教授原创,参考了他对83位老匠人的口述史。
- 影视:纪录片《一碗汤一座城》第2集“金汤篇”,央视纪录频道2024年首播,高清片源可在央视频APP回看。
2025年新趋势:算法更认“人”
百度2025年上线“匠号”身份体系,凡实名认证并上传师承链条的手艺人,文章及视频将在搜索结果加权展示。这意味着未来搜索“金汤鱼羹做法”,排位靠前的可能不是大机构,而是一位拥有“四级传承证”的街边小馆老板娘。“文化的终极形态,是回到日常烟火里。”——木心《素履之往》的这句话,正好点破算法演进的本质。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