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是谁)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4

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是谁

安塞腰鼓传承人——刘延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是谁)-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鼓王一词到底指什么人?

不少人之一次听到“鼓王”会联想到流行乐里的架子鼓高手,其实在非遗语境里,“鼓王”是权威民间鼓艺大师的称号,由国家或省级文旅部门评定,往往只有单一鼓种里的唯一或极少数人能获此殊荣。


为什么安塞腰鼓能诞生鼓王?

  • 历史厚度:明代戍边军队把军鼓传至陕北黄土高原,六百年演变没中断。
  • 群众基础:延安时期,《东方红》演出团队大量使用安塞腰鼓,知名度出圈。
  • 高难度技艺:三斤重的红鼓绑在腰前,腾跃、缠腰、鹞子翻身一气呵成,体力门槛极高。

刘延河何德何能?看看他的三大硬核经历

1. 童子功:八岁跟外公打“祈雨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是谁)-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当地俗谚“娃娃不闹哄,庄稼长不盛”。刘延河六岁就被长辈按在板凳上拍鼓沿,八岁正式随队祈雨,手茧长三层。

2. 破纪录:千人同鼓总指挥

北京奥运暖场演出时,他出任千人腰鼓阵列的节拍总司令。为了确保“0失误”,他把鼓点切割为“三短一长”呼吸法,让千名农民演员听呼吸就能找齐节奏。

3. 教科书:写成首本《安塞腰鼓训练学》

以往技艺全靠口传心授,他花了七年做动作分解,拍下了十万张连续动作图,2023年被列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野教材,非遗学院新生人手一本。


小白三分钟看懂安塞腰鼓动作逻辑

问:打鼓看起来一通乱蹦,真的有章法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王是谁)-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答:我把核心拆成“三级跳板”。

  1. 地面板:双 *** 替踩出“十”字,像老黄牛犁地,保持重心低。
  2. 腰力板:鼓面始终保持水平,核心肌群锁死,防止鼓点跑拍。
  3. 空中板:离地瞬间用鼓槌击打脚踝内侧,形成“空击”,声音清脆区别于落地闷声。

普通人如何入门?亲测三步不走弯路

Step 1 找鼓点
在B站搜“刘延河教学”,用0.5倍速跟敲枕头,把节奏压进肌肉记忆再碰真鼓。

Step 2 绑鼓架
*** 一百来块的帆布腰带容易打滑,加一条军用帆布水管绑带秒变十级防抖。

Step 3 录视频
手机贴地45度角录像,重点看膝盖是否在同一水平面,高低不齐是初学者更大bug。


非遗的下一站:鼓王的两个新脑洞

刘延河去年跟我说,他正在做两件事:

  • 把安塞腰鼓节奏数据化,准备喂给AI创作工具,生成“黄土地嘻哈”。
  • 联合电竞俱乐部做“腰鼓体感游戏”,鼓槌里植入陀螺仪,打完一把王者荣耀等于热身三百卡。

正如《秦腔》里写的:“吼一声秦腔震破天,敲几下腰鼓动地来。”传统与现代从来不是单选题,只要还有人愿意把鼓敲在心跳上,黄土就不会沉默。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