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汉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一看)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23

宣汉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一看

是:薅草锣鼓、宣汉民歌、川东土家族余门拳、宣汉根雕、刘氏竹编、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

先问自己:为什么宣汉非遗多到像开挂?

因为宣汉位于巴山大峡谷与秦巴山脉交汇处,自古是“巴人故里”与川陕交通咽喉。地理封闭反而让古老技艺躲过了战火与工业化。当地人把日子唱成歌、把木头雕成仙、把石头练成拳,这才留下了今天仍能触摸的活态文化。

宣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汉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一看)-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薅草锣鼓:田里长出来的重金属

它不是配乐,是劳动号子的升级版
上午太阳刚烈,锣鼓手就蹲在田埂上,铜锣当鼓点,唢呐当主唱,歌声一起,锄头便像集体踩了节拍。
——“为什么要敲得比收割机还响?”
答:峡谷深、回声大,鼓声能把人拉齐,防止偷懒。
——“普通人能学吗?”
能。每年7月巴山大峡谷景区都会开两小时体验课,交30元就能打一下午锣鼓,敲完再喝一碗土家摔碗酒,才算毕业。


宣汉民歌:不插电的万人演唱会

非遗局的记录里,宣汉现存民歌超过320首。最魔性的是《太阳出来喜洋洋》,旋律简单到三岁孩子都能哼,但音域高达14度,没有好嗓子直接破音。
我在现场听过一次原生态版本,领唱的大爷七十多岁,声音像竹笛,尾音像山风。问他秘诀,大爷把烟斗一磕:“天天爬坡练肺活量,比音乐学院管用。”

引用《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古人把唱歌当呼吸,宣 *** 只是把这段话搬到了大巴山。


川东土家族余门拳:武术界里的“鬼步舞”

这套拳更大的特点是“反关节、斜发力”。看似东倒西歪,实战时却能在0.3秒内锁腕拿肘,对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放翻。
——“女生能学吗?”
能。去年我随队去了樊哙镇小学,看到十二岁的小女孩把比她高一头的小男孩摔得四脚朝天。教练只说了一句话:“利用身体重量,不用蛮力。”
余门拳第三代传承人余绍政在2019年国家体育局调研报告里写道:“拳如其人,川东多险路,拳法必须留后手。”一句话解释了为何拳路诡异却实用。


宣汉根雕:枯木逢春的经济学

本地俗语:“砍树只够烧三月,留根能吃十年。”根雕匠人舍不得扔任何一段树根。最出名的段家三代只刻“巴山夜雨”主题:树根做山,树皮做云,树瘤做雨。
2023年 *** 拍卖频道出现一只“根雕夜雨”,半小时拍到十二万元。买家留言:“比看投影来得立体。”
——“木头开裂怎么办?”
匠人用本地红松树液做封闭油,再放在土灶烟道里熏三天,木纹会变得更深,裂纹会缩小到头发丝细,成本几乎为零。

宣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汉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一看)-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刘氏竹编:把竹子劈成头发丝的疯子

第三代传人刘德荣能把一根竹子劈成128丝,每根丝还能再劈两次。成品如《山涧》笔筒,远看是水墨画,近摸才发现全由竹丝经纬组成。
我试着劈了一根,五分钟后竹子壮烈牺牲,手指多了一个泡。老刘摇头说:“急不得,刀比人懒,人越稳刀越快。”
《考工记》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在刘氏竹编作坊,每一点都得到印证。


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不用钉子的乐高

核心结构只有三个字:柱、穿、挑。立柱选30年以上香杉,穿枋用燕尾榫,挑枋靠杠杆力。整栋楼可以在三天内拆完再重装。
202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实测数据:七级地震模拟中,吊脚楼位移峰值只有钢混楼房的三分之一;台风测试中,屋顶瓦片被掀,但主体结构完整。
——“这么牛,为什么住的人越来越少?”
年轻人觉得上下楼像爬山,老人嫌采光不够。如今它正变身为高端民宿,每晚2000元仍被订满,反倒让老房子有了新收入。


零起步体验路线公开(新手收藏)

  1. 上午:巴山大峡谷薅草锣鼓体验营
  2. 中午:景区食堂吃土家十大碗,听民歌现场版
  3. 下午:樊哙镇余门拳展示馆,免费观摩
  4. 傍晚:南坝镇根雕作坊,花50元刻一枚姓氏竹印
  5. 晚上:入住吊脚楼民宿,学主人劈三根竹子做茶则

一句话彩蛋

“宣汉的非遗从不高冷,它们像地里的野草,砍不尽也吹不倒。”

宣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汉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一看)-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