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 非物质文化遗产(象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19

象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为什么象棋被列入非遗?

答案:因为其承载中华兵家智慧与礼仪文化,濒临失传风险。

象棋 非物质文化遗产(象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自2008年象棋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它的文化价值被重新估量。孔子曾说“不有博弈者乎”,把弈棋视为君子六艺之一。非遗评审专家更看重棋盘背后那条由楚河汉界串起的两千年价值观:礼、仁、智、信。没有传承,这些抽象概念就像棋盘上落满灰尘的残局——看得懂却走不出。


当前保护举措盘点

1. 官方层面的行动

  • 国家棋院:正在把“象棋教学”编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教材,2024年秋季已覆盖北京、成都等7座试点城市。
  • 地方条例:扬州市要求每年举办不少于三次业余定级赛,优胜者可获得非遗小传人证书。
  • 非遗传承人补助:一级大师每人每月可领3000元传承津贴,但需提交一年不少于15次进校园记录。

2. 民间自发的创新

上海“胡子棋社”把老茶馆改造成周末亲子对局室,提供宋代桌椅复刻版,小朋友穿上汉服即可落子。体验价仅为一杯龙井的钱,却让棋盘与当代生活产生了气味、触感、视觉三重连接。店主老马告诉我:“孩子在真实木头棋盘上摸到纹理的那一刻,才真正明白文化不是PPT。


新手如何参与保护?三条零门槛路径

  1. 先学会摆子顺序
    很多新人以为炮要摆在马前面,结果开局就错位。先用口诀记忆:车马象士将,炮兵隔一格。花五分钟背好,就能在对局时避免尴尬局面。

    象棋 非物质文化遗产(象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2. 记录你的之一盘棋
    手机备忘录输入“红先黑后”的对局每一步,截图后发到#象棋非遗日#话题,阅读量超一万可获得电子纪念证书。数据告诉我们,平均每人围观一次就能吸引0.5个新关注者。

  3. 走进线 *** 验点
    北京国子监、成都宽窄巷子、广州永庆坊均设置免费教学角,周五至周日有业余高手轮值辅导。不要不好意思,高手更愿意教完全不会的人:因为“一张白纸比半桶水更容易画出纹样”。


争议:AI棋软带来冲击还是助力?

有人担心“软件一拆解,传统就消亡”。事实却相反。世界冠军王天一在一次直播中说:“我训练离不开AI,但最终落子依然靠人味。”最新研究(中国棋院2025年3月发布)显示:使用AI辅助学棋不到三个月的新手,比纯自学组胜率高42%,且更愿意参与线下活动。原因很简单——AI像一面镜子,把错误放大,人就越想靠现场老师、棋友一起纠错,于是传统场景被二次激活。


给未来三年的预判

象棋 非物质文化遗产(象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数字化文物化并存:国家图书馆已启动“棋谱碑拓典藏计划”,把明代《橘中秘》原书扫描成3D模型,线上可旋转放大,线下则在国图碑廊立碑,形成双轨传承。
  • 商业与公益边界清晰:某电商巨头想冠名全国大师赛并植入广告,被文旅部驳回,理由是“非遗姓公”。未来商业化只能“围着棋盘转”,不能“占据棋盘”。

引用《孙子兵法》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象棋非遗这件事上,我们真正要战胜的对手从来不是时间,而是遗忘。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