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山米酒(台山米酒非遗传承人故事与酿造秘笈)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34

台山米酒非遗传承人故事与酿造秘笈

是,台山米酒确实在2025年正式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开搜索引擎,“台山米酒非遗传承人”“台山米酒酿造工艺”“台山米酒口感怎么样”一长串相关词跳了出来。这些长尾关键词背后,其实藏着许多新手最想问的:“一杯甜润的米酒,究竟怎么就和文化传承挂钩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山米酒(台山米酒非遗传承人故事与酿造秘笈)-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一问:什么是台山米酒的“非遗”身份?

《广东非遗志·饮食文化卷》定义:“台山米酒以糯米为单一原料,小曲固态发酵、地缸低温慢酿,成酒后加入龙眼木炭二次滤清,形成独特蜜香。”

我之一次喝到它时,舌尖像被轻轻按下快进键:先是甜,瞬间转微酸,最后涌上一缕缕烟熏木香气。把空杯搁在灯光下,杯壁挂着琥珀色泪痕,难怪行家说“台山的酒泪会说话”。正是这层层风味,才让它挤进“非遗”门槛。


二问:酿造全过程能不能看懂?

很多新手怕工艺高不可攀,其实把流程拆成三件事就能入门:

  1. 煮米要耐心:选当季新糯米,蒸到“指捏成团、抖手即散”;
  2. 下曲讲手感:传统小曲加入龙眼叶、陈皮,手心温度决定菌群活跃度;
  3. 出酒看时辰:地缸温度常年维持在16~18℃,冬天发酵38天,夏天28天,全凭老师傅“摸缸耳温”判定。

台山非遗传承人李国强亲口告诉我:“真正的门槛不在设备,在‘听音辨缸’的能力。”他说的“音”是轻拍缸壁时的回声——空洞代表产酸过度,清脆才是理想状态。听上去玄学,其实就是声学+经验的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山米酒(台山米酒非遗传承人故事与酿造秘笈)-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三问:为什么我酿出来的味道差了一截?

不少朋友私信抱怨自家酿的台山米酒“只有甜味,没有花香”。我的观察是,三步最容易踩坑:

  • 曲量过大→糖化过头,酸被掩盖;
  • 密封过死→二氧化碳无法排放,产生闷酸味;
  • 木炭滤清时温度过高→木香与果香挥发,只剩单一醇甜。

解决法:把曲量控制到米的千分之二,发酵前三天开盖排气一次,滤清阶段冰浴降温至4℃再入缸。这样酿出的酒,杯口凑近就能闻到“熟李子和龙眼干混在一起的香气”。


四问:台山米酒的喝法有多少种?

本地人有句土话:“一酒三吃”

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山米酒(台山米酒非遗传承人故事与酿造秘笈)-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吃法温度佐食口感亮点
纯饮18℃空口蜜香浓郁,喉底回甘
温煮45℃姜丝甜中带辣,祛寒
冰镇8℃咸柑桔酸甜平衡,夏天绝配

我个人更爱第③种——冰杯底先落两块咸柑桔,再倒酒至七分满。一口下去,舌尖像被咸酸电流激活,紧接着米酒的圆润袭来。用《随园食单》的话说,这是“甘咸互引,方得至味”。


五问:新手如何找到靠谱的非遗酿坊?

三问三答即可避坑:

1.看标识:真非遗作坊会悬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铜牌;

2.问师傅:能否现场演示“听音辨缸”。若对方遮遮掩掩,很可能外购基酒;

3.查记录:登录广东省文旅厅官网,输入作坊名称,能在2025年正式名单中查到才算正规。


尾声:数据告诉你为什么值得学

今年三月,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抽检了23家非遗授权作坊的2024批次米酒,结果显示:平均总酯达到2.81g/L,高于同类黄酒35%,而甲醇含量仅为标准的1/8。换句话说,台山米酒在“香气丰满”与“安全指标”双维度拔得头筹。

当更多人愿意走进台山小镇、亲手摸一次温热的陶缸、亲耳听那声清脆的“咚”,非遗才真正跳出名录,成为可以入口、可以流传的烟火味道。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