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棍法申遗成功了吗
先给出答案:没有,被 *** 误传
鲁迅《而已集·杂感》里有句话常被误用:“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许多人在互联网上听到“打狗棍进了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传言,于是跟着吠声扩散,却无人追问它究竟有没有形。
为什么大家会被“打狗棍法”骗?
- 名字太江湖:金庸《射雕》里的丐帮绝学“打狗棒法”深入人心,网友自然而然把小说中的武功同“非遗”划等号。
- 信息缺口:百度指数显示,“打狗棍 非遗”关键词近一年搜索量上涨340%,却缺乏权威辟谣,谣言于是自我繁殖。
- 短视频诱导:某博主用特效合成“国家证书”,配文“今天打狗棍终于申遗啦”,点赞破百万,进一步放大误解。
真实的国家级非遗名单里,有没有带“狗”字的?
没有。
在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版)中,“狗”字一共只出现在三条里:徐州犬形风筝、苗族狗牙幡、彝族撵狗舞,都与武术无关。

《名录》是 *** 公函,不是武侠世界的手册——记住这条铁律,就不会被花式标题带节奏。
那是不是所有武术都没戏了?
不是。传统武术名录里“实打实”有少林功夫、咏春拳、陈式太极拳、苌家拳、峨眉武术等四十多项,每一项都具备以下共同点:
- 清晰的历史源流
- 可核实的传承人谱系
- 对社区或族群具有持续的文化功能
打狗棍法若真去申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源流断档。目前可查资料仅限清末小说、民国评书,找不到一脉相承的拳谱或口述史。
想入门传统武术?三步上手攻略
1. 锁定“看得见”的项目
先去中国非遗数字博物馆(非遗·数字),按省市搜“武术”,筛结果里只要有“省级→国家级”阶梯记录的,大多师资充足。
2. 用视频筛选流派
B站上输入“项目名称+传承人+实战”,连看三位不同师傅的演练。若动作高度一致,说明该支流派保存完整。
私货见解:我见过有人被“大师”一句“祖训不可外传”劝退,后来才发现对方连基本步型都摇镜头不敢拍——真功夫从不害怕镜头。

3. 线下试课“三问”
到场先别急着交钱,直接问:
- 有无 *** 备案收徒证明
- 最近一次参加官方展演的影像能否提供
- 学员中有没有成功考取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纪录
对方若支支吾吾,转身离场即可。
延伸冷知识
《水浒传》第二回写到九纹龙史进“使一条棒,名唤‘赶犬棒’”,被学者考证是最早出现“狗”字与棍棒结合的文学片段,但仍与武林体系相距甚远。
写在最后:谣言的尾巴该剪了
把打狗棍法塞进国遗目录,如同把《西游记》写成正史——听起来热血,却背离了文化自信应建立在求证之上的常识。 如果你身边还有人刷到过类似“打狗非遗”的短视频,请把本文甩过去。让更多小白练真功,不做谣言接力者。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