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非遗项目有哪些特色
巴山深处的城口,把岁月压成一把老秤,称出了非遗里最沉的那捧烟火。为什么问“城口县非遗项目有哪些特色”?
我之一次到城口,夜宿任河边,听见对岸老人唱“薅草锣鼓”。那声音像被雾打湿的木鱼,一下一下敲进耳朵。第二天一早去文化馆,竟发现这曲子已唱了几百年。于是开始记录——究竟藏在城口的非遗有多少?它们靠什么打动今天的我们?
(图片来源 *** ,侵删)
一份可随身携带的城口非遗清单
· 薅草锣鼓:国家级名录,唱调起伏如山路十八弯· 城口漆器髹饰技艺:省级项目,红、黑、金三层色漆里藏着《髹饰录》的影子
· 钱棍舞:一群竹竿就能奏出锣鼓点
· 城口咂酒酿造技艺:用苞谷、蜂蜜、深井水酿出的甜蜜,入口带云母般微光
· 巴山背二哥号子:喊的是“上坡脚杆打闪闪,下坡脑壳打转转”
城口漆器到底凭什么出圈?
问:它和福州脱胎漆器区别在哪?答:城口的“变涂”技法更粗砺,像老农掌纹,摸得出刀口停顿的节拍。
去年重庆文博会,一只直径24厘米的城口剔红盘拍出4.3万元。《重庆日报》报道后, *** “城口漆器”搜索量一周飙升230%。在我看来,那股“手作不光滑”的原始感,正是治愈工业复制的良药。
薅草锣鼓为什么能在田间地头活400年?
清晨五点,坪坝村的茶园雾锁成纱。65岁的刘德安一敲锣,20多人立即排成两行。唱词像“太阳出来嘛一点红”这样极家常,却每一句都被锣鼓点切成对称心跳。我问老刘:年轻人会跑光吗?他笑:“抖音上粉丝十万,城里娃周五包车来学。”引用《诗经·七月》中“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古人劳作要配乐,今天的我们同样靠节拍找回呼吸。
新手如何三步打卡城口非遗?
- 线上先听:B站搜索“城口薅草锣鼓完整版”,看弹幕里的苗语谐音教学
- 线下预约:小程序“巴山非遗”可预约漆器手作课,工作日108元/人,周末138元/人
- 带走证据:在河鱼乡老街上买半斤土蜂蜜咂酒,瓶底必贴“渝非遗溯源码”
我的担忧:非遗是盆景还是草原?
离开城口那天,司机说:“这两年游客翻番,怕热闹过去只剩空馆。”我把车窗摇下,让山风灌进来。非遗如果只是一帧画面,就会被流量冲走;如果成为日常餐桌的味道、劳动时的节拍,它就会像巴山的松针,落一层,长一层。但愿下次再来,锣鼓声仍在茶园里自由打滚,漆器师傅仍用柴火烧那口“生漆锅”,背二哥号子依旧贴着河谷飞。

(图片来源 *** ,侵删)
《乡土中国》里费孝通写道:“文化是要活的东西,活在人们的生活里。”城口非遗,就是活在这条皱褶里的炊烟与人声。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