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寿(永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26

永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永寿刺绣、监军战鼓、永寿土梁油 *** 技艺是国家级、省级、市级三大硬核代表。

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永寿人,我从城市返回老家时,猛然发现长辈手上的“旧花样”“老鼓点”竟在网上搜不到完整资料。于是我用三个月,跟着老艺人实地拍摄、记录,想用通俗语言告诉之一次想了解永寿非遗的小白:到底哪些项目最该看?它们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活乐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寿(永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永寿非遗清单:一张表让你一眼看明白

名称级别核心看点
永寿刺绣省级(2021年入选)“十亩麦浪”针脚、蝴蝶牡丹双面绣
监军战鼓市级(2020年)40人齐鸣,鼓面直径1.2米真牛皮
永寿土梁油省级(2019年)纯手工麻籽小榨,三天出一缸
永寿面花县级用花馍捏出十二生肖,春节送福
永寿竹马县级踩着高跷骑马舞步,社火顶流

永寿刺绣到底绣了什么?

它更像一幅可以随身带的永寿地图。
蝴蝶牡丹:象征“花开富贵”,但纹样里暗绣了永寿北山的五座山头,蝴蝶翅膀边缘的三根须,指的就是三座烽火台。
十亩麦浪:远看像抽象波浪,其实把十亩地夏收的线条全部压缩进二十厘米布幅,老艺人叫它“藏收法”。

问:新手之一次去怎么看懂?
答:带一把放大镜,看蝶翅根部,如果针脚呈45°斜挑,那是真老绣;新绣多30°平行,线条更整齐,却少了起伏的呼吸感。


监军战鼓怎么打得让人心跳?

鼓队通常40人,分坐四圈。之一圈8人击鼓面“雷部鼓”,第二圈12人敲鼓边“雨部鼓”,第三圈10人拍鼓架“风部鼓”,最外圈10人持铙钹“电部鼓”。每圈节奏相差半拍,最终交汇成“雷声大雨点小”的错落效果,像《史记·律书》写的那样“鼓之以雷霆”,却不嘈杂。
我亲测在十米外听,心率会从72上升到88,鼓点的低频共振刚好触碰胸腔。


永寿土梁油:一瓶油为什么需要三天?

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寿(永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选籽:只用海拔1100米以上坡地麻籽,日照时长≥2800小时,含油量高2%。
  2. 蒸料:老灶要烧果木,烟气含芳香烃,给油赋予淡淡栗子香。
  3. 踩榨:最考验体力,人要在43℃高温的榨房里光脚踩料,靠体重把油脂挤出,机器做不到“边踩边匀”。
    引用《天工开物·膏液篇》“凡油,取其气烈味芳”,与古人做法不谋而合。

如何亲手体验而不只做观众?

刺绣体验点:永寿县文化馆二楼工作坊
时间:每周六上午9:00-11:00,限额15人,可带走5×5厘米小手帕。
战鼓体验:监军街道社区广场
每月农历十五晚,击鼓一小时,需自带护腕。
土梁油小课堂:渠子镇油坊街
每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可预约亲手踩榨一次,结束后可得250ml小瓶。


给之一次规划行程的朋友的三条路线

半日游(3小时)
文化馆看刺绣展 → 步行十分钟吃永寿饸饹 → 驱车十五分钟到油坊街闻油香。

一日游(8小时)
上午:刺绣体验+午餐
下午:监军战鼓现场排练
傍晚:土梁油作坊拍照打卡。

周末两日游
周六住县城,晚上看鼓队夜练;周日徒步漆水河谷,在谷口的农家乐吃到面花全席,临走扛一箱土梁油回家。


我的独家体验笔记

最惊喜的发现是鼓手老张把传统鼓点改编成三拍子,加了一点点爵士摇摆。我拍成视频发到B站,三日播放破十万,弹幕齐刷“大西北也能这么嗨”。非遗原本就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古董,而是和今天的生活合奏。下一次,我计划带电子音乐人去战鼓现场做采样,让更多年轻人明白:永寿非遗的节拍,其实与你的耳机共享同一个频率。

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寿(永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