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车灯 *** 工艺非遗是什么)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20

车灯 *** 工艺非遗是什么

有光必有影,有影必有匠。许多人之一次搜“车灯 *** 工艺非遗是什么”,其实想知道:它到底是雕在灯罩上的纸,还是焊在反光壳上的铁?答案是:都不是,它是一种用绸布、竹篾、矿物颜料与手摇机关共同完成的光影戏。

千年光影从哪儿来?

宋代《东京梦华录》曾记“灯市光影交错,小儿喧笑”,描写的就是车灯初形。自贡盐井工人夜归,提着竹蔑灯,为解寂寞把皮影绑在转轮上,灯影随风旋转,于是“车灯戏”诞生。
到了清嘉庆年间,灯匠把皮影与走马灯结合,再加手摇曲柄,可换八幅画面,称为“旋转车灯”。2008年,四川自贡“车灯 *** 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93。

车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车灯制作工艺非遗是什么)-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一盏车灯由哪几样材料组成?

  • 竹篾:取自慈竹,需在谷雨前砍伐,阴凉慢干一个月,弯曲九十度不裂。
  • 绸布:只用川南未上胶的生丝,透光却不见灯丝轮廓。
  • 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朱砂经驴皮胶调和,百年不晕色。
  • 机关齿轮:黄铜摇柄、滚轴、偏心轮全由手工錾齿,误差不超过十丝。

七步手工流程,连师傅儿子都要学三年

  1. 破篾:一竹八片,刀口贴拇指内侧,稳、准、轻。
  2. 扎骨架:不用一滴胶,全靠竹锁榫咬合成八角回旋体。
  3. 糊绸:先绷紧,再扫三遍米浆,阴干两日后方可施彩。
  4. 绘图:采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留白技法,借光显影。
  5. 做转轮:装上八片皮影,每片仅两毫米厚,减重至克。
  6. 连灯烛:旧时牛油蜡,现代改用LED冷光,但仍旧留透气孔。
  7. 试灯:师傅关窗,摇柄三圈,只要灯壳有一丝抖动就得返工。

新手最想问的三个傻问题

问:买成品塑料灯会省很多事,为什么还要学?
答:机器注塑一次成型,可它没有竹篾的弹性,无法在冷热骤变时自我调节,展览一次就变形;而手工竹篾的呼吸缝隙,让车灯能用五十年。

问:在家能做迷你版吗?
答:完全可以。去掉复杂的八画面转轮,仅用单层皮影固定在圆纸筒内,装上一节纽扣电池就能转。记住口诀:灯筒直径是皮影长度的十倍,影子才不扭曲。

问:为什么博物馆的灯光偏黄?
答:色温控制在2700K,这是桐油灯的古光谱数据,能让矿物颜料呈现“古旧而不昏暗”的质感。


当代车灯非遗的“活路”

  • 跨界舞台:2024年春晚成都分会场,车灯作为互动装置亮相,AI通过红外捕捉观众位置,实时调灯速,古老齿轮与算法共舞。
  • 教育场景:北京四中开设“车灯STEAM课”,学生先学竹篾计算几何,再编程序控制马达,让非遗成为“可视化的数学模型”
  • 海外市场:荷兰梵高博物馆把《星夜》做成车灯转筒, *** 五百台,上线两分钟售罄,每台售价399欧元,利润反哺自贡老匠人群体。

《庄子·天道》云:“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一盏车灯旋转一周需两秒,两秒之间,竹篾、色彩、光影、历史与科技全被收进一个光圈。非遗并非陈列在玻璃柜里的名词,而是每一次摇柄时,你能听见“咔嗒”一声:那是过去在回应未来。

车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车灯制作工艺非遗是什么)-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