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26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国家级名录、十大门类、世界级代表作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人之一次听到“非物质”时,脑海里会冒出透明泡泡。它并不玄幻,只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被一代代人用口传心授、仪式、表演保留下来的文化形态。孔子在《论语》说“述而不作”,正是强调传承比创造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给出的定义是:“被社群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物品和场所。”一句话,把“人”放到了核心位置。

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国家级名录:打开“十道门”

2006年起,中国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级名录,共1557个项目。为了方便小白记忆,官方分了十大门类,我把常用的名字贴在下面,并附上一句话解释。

  • 民间文学:故事、史诗、神话
  • 传统音乐:山歌、古琴、花儿
  • 传统舞蹈:锅庄、秧歌
  • 传统戏剧:京剧、黄梅戏
  • 曲艺:评书、相声
  • 传统体育:少林功夫、太极拳
  • 传统美术:剪纸、泥塑
  • 传统技艺:景泰蓝、宣纸、龙泉青瓷
  • 传统医药:藏药浴、针灸
  • 民俗:端午节、泼水节
    这些门类就像十把钥匙,每把钥匙对应一扇门,门后藏着各自的历史、气味和声音。

世界级代表作:三张王牌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43个项目被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若只能选三张王牌,我会选这三样来说明“中国式浪漫”。

  1. 古琴艺术
    嵇康《琴赋》:“众器之中,琴德更优。”七弦之间藏着士人的风骨。2008年我之一次在苏州听吴门琴人现场弹《广陵散》,汗毛都竖起来。那种“余音绕梁”不是形容词,是真实的空气振动。

  2. 端午节(中国湖北秭归屈原故里)
    每到端午,汨罗江水面飘着粽叶香,两岸鼓点震天响。UNESCO档案里写道:“它不仅纪念诗人,更是一种社区共同行动的节日。”

  3. 中国剪纸
    一把小剪刀,一张红纸,几分钟剪出喜鹊登梅。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曾叹:“中国民间女性的手,比很多艺术家更接近心灵。”剪纸的图样看似重复,实则每一剪都留下剪刀主人的体温。

    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初学者三问三答

Q1:看得见的东西怎么会是“非物质”

A:看得见的古琴、剪纸、龙舟只是载体,真正的核心是“怎样弹、怎样剪、怎样划”。载体可以更换,技艺失传就会彻底消失。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纸马铺”盛况,如今只剩一幅画,技艺早不见踪影。

Q2:与文物有什么区别

A:文物考古可以挖掘出秦俑、编钟;非遗却必须活在人的身体与记忆里。清华大学冯远教授说:“非遗更像一条河,你舀一瓢水能喝,但舀完后水仍在流淌。”

Q3:普通人如何参与保护

A:三条最简易路径。

  • 学:跟当地文化馆预约体验课,十分钟就能学会剪一枚“福”字
  • 买:优先选非遗传承人手作衍生品,市场有了现金回流,才会有人愿意下一代接班
  • 传:拍下学习过程发到社交 *** ,哪怕只有二十人围观,也算扩大了声量

我的亲测体验:走进苗年节

去年冬天,我跟随摄影师阿良下到贵州雷山,记录苗年节申报国家级名录十周年。寨门口,十二道拦门酒是古礼,牛角杯里斟满了自家酿的米酒,主唱者以“飞歌”迎接客人。歌词大意是“祖先住过的山梁,如今仍被我们踩响”。那一刻,我突然理解:非遗不是展览品,而是“当下的生活方式”。晚上,长老用苗语唱《开路歌》,为逝者灵魂指引归家路,火光映出每一张沉默的脸。拍摄间隙我帮奶奶整理头饰,她悄悄塞给我一把糯米糍:“吃了就算苗家人。”回到杭州工作室,我把这段经历剪成12分钟短片,单条B站播放36万,弹幕写着“原来中国也有这样的年”。我相信,当更多人因为一次点击、一张车票而走进真实场景时,“活态传承”就不再是博物馆的口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呼吸。

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传统并非博物馆里的铜绿,而是活生生的呼吸。”——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