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需要超导体吗
不是必须,但多数架构用超导量子比特实现什么是超导,什么是量子比特

(图片来源 *** ,侵删)
超导指材料在低温下电阻为零。量子比特(qubit)是量子计算的基本信息单位,可同时存在0和1的叠加状态。两者并非同一件事物,却在当下主流的量子实验里常被绑定在一起。
为什么超导成了“热门材料”
超导环路产生的电流可同时顺时针与逆时针流动——这天然对应量子叠加,工程师就能用“持续电流的方向”来编码0或1。再加上约瑟夫森结(两块超导体间极薄的绝缘层)能产生非线性效应,从而让能级区分更明显、减少误读。权威引用:2023 年 IBM 发布的超导量子路线图指出,超导电路的制程与现有半导体兼容度高,可批量微纳加工,这是它领先其他物理体系(离子阱、光量子、硅量子点、拓扑量子比特)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有量子计算机都用超导吗
自问:没有超导就无法实现量子计算吗?自答:绝对不是。
目前至少五大技术路线在赛跑:
- 离子阱:用电磁场禁锢单个原子离子的内态。Google 与 Quantinuum 正在推进,无须低温但仍需超高真空。
- 光量子:福建物构所 2023 年报道的“九章号”采用光学路径编码,可以在室温运行,缺点是容错所需的单光子探测器良品率仍低。
- 硅量子点:在硅芯片内用电子自旋做 qubit,英特尔押注此道,温度仅需 1 K,无需毫开尔文级稀释制冷机。
- 拓扑量子:微软主推马约拉纳费米子,理论上更抗噪声,但至今无里程碑成果。
- 金刚石氮空位中心:常温可测磁可算量,小型机已成,但逻辑门保真度距商用量仍有数级差距。
超导路线面临的“两大命门”
- 毫开尔文级别的制冷机
一个千比特级超导芯片需要稀释制冷机稳定运行在 10 mK,这导致实验室电费惊人,且压缩机维护复杂。 - 退相干时间短
即使温度再低,电磁干扰、材料缺陷都会使叠加态在 100 微秒以内坍缩,而一场门操作常需 20 纳秒,留给纠错的窗口极窄。
个人看法:我认为未来十年超导将继续用于大型云算力量子机,但便携式量子传感器会采用硅量子点或金刚石中心路线,“多路线并存”才是常态。

(图片来源 *** ,侵删)
给新手小白的观察清单
当你看到“量子计算机”新闻时,先问三问:- 它用何种物理体系?是超导、离子阱,还是光量子?
- 报告中的“量子比特数”是物理比特还是逻辑比特?后者才是真算力。
- 是否提供了基准测试,如随机线路采样(Random Circuit Sampling)或量子体积(QV)?
名人观点
诺贝尔得主理查德·费曼曾说:“我不能造出的,我就不懂。”他用这句自嘲提醒后人——材料本身只是工具,核心仍是我们对量子物理的理解深度。中国名著《庄子·天下篇》亦道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科学探索需要跳脱形而下的材质之争,回看之一性原理。未来预测
如果 2028 年超导制冷机能降至家用冰箱体积且电价减半,我大胆推测70% 的公有云量子算力仍将跑在超导芯片上,而 30% 的终端设备会由常温量子处理器驱动。到那一刻,大众再也不用追问“量子计算机是超导体吗”,而是关心“我的手机是否内置了一颗 32 量子比特的辅助加速器”。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