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低温温度是多少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低温温度是15 mK(毫开尔文),换算下来比外太空还冷一百多倍。Q&A:为什么非这么冷不可?
提问:量子芯片为什么不能放进普通液氮罐里?答:液氮的-196 °C虽然对经典机够用,但量子比特用到的超导铝薄膜在-273 °C(4 K)才会失去电阻;要想让量子态稳定,还得再降一千倍到15 mK。温度越低,热噪声越少,量子相干时间可从微秒延长到毫秒,这意味着同一次运算里我们能多跑上千个逻辑门操作。

(图片来源 *** ,侵删)
三大核心部件与热量关系
- 超导量子芯片:产生量子比特所需的约瑟夫森结,对温度波动极度敏感。
- 稀释制冷机:利用氦-3 / 氦-4混和物的相变吸收热量,四级冷却从300 K→4 K→1 K→100 mK→15 mK。
- 微波控制线束:每根线在 10 GHz 频段只能有0.01 K的微小升温,否则噪声会把量子态烫糊。
我亲见的-273 °C“小宇宙”
在2024年西湖实验室开放日,我有幸跟随工程师钻进了牛津仪器产的稀释制冷机。金属圆桶内,层层镀金防辐射屏像《西游记》里托塔天王的宝塔,从顶到底套了七层,每层温差 40 K。更底层只有指甲盖大的芯片上嵌了68个Xmon量子比特,安静得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毫无热量外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星际穿越》里库珀说的“真正的奇迹不是黑洞,而是让信息穿越时间。”成本与能源:一台冰箱顶一套房?
- 稀释制冷机本体:80—150 万美元
- 年运行费:液氦、电费、维护合计50万人民币
- 机房环境:地板承重需≥1 吨/㎡,独立避震基座防震<1 µm
《自然·电子学》2024年的统计显示,全球量子云接入用户的运算时间里有41%在等待温度稳定。可见低温稳定才是真正的“算力闸门”。
小白常见疑问集中解答
问:15 mK会不会把芯片冻裂?答:超导管路与芯片同材同胀缩,热应力已预先通过金线缓冲,真正担心的是热循环次数,实验室通常保持全年不断线。

(图片来源 *** ,侵删)
问:温度再低一点是不是更好?
答:到了2 mK以下,核自旋噪声开始占主导,边际效益递减,反而不划算。15 mK仍是当前“甜蜜点”。
问:液氦会被“卡脖子”吗?
答:氦-3全球年产量仅4万立方米,中美欧已启动回收闭环系统,中国绵阳的国产回收设备把损耗从15%降到3%,长期看风险可控。
未来趋势:从“冰箱”走向“空调”
2025年路线图透露,MIT与中科院物理所正在研发的光电超导接口可把控制信号留在室温端,仅量子芯片沉进15 mK舱。届时冰箱高度有望从2.5米压缩到1.2米,一台主机就能塞进写字楼机房。借用雨果的话:“世界上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量子工程师的脑洞。”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