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与超导有什么关系?答案在这里
——当电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金属中无阻碍地流动,经典计算机的极限正在悄然崩塌。

(图片来源 *** ,侵删)
初识两者:量子计算 ≠ 超导量子比特
超导只是量子芯片众多方案中的一种,就像马车、汽车、飞机都能载人,但原理截然不同。-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叠加与纠缠实现并行运算的一种新型计算形态;
- 超导量子比特(Superconducting qubit):借由“约瑟夫森结”形成的人工原子,能在宏观尺度出现量子效应。
超导为何成为技术路线中的“当红炸子鸡”?
- 制造友好
芯片工艺与普通半导体兼容度高,IBM、Google可直接在硅晶圆上“印刷”量子比特,减少再投入。 - 速度飞快
超导共振频率落在~5~10 GHz,电脉冲可在纳秒级完成一次量子门操作,比离子阱、光量子快一个量级。 - 相干时间问题逐步破解
早期几十纳秒,现已逼近百微秒,足以跑完中等规模算法。
引用:IBM 2024年《Nature》论文指出,3D集成工艺使T₂*提升到接近300 μs,首次在实际任务中实现量子纠错突破。
小白最常问的六个问题,一次性拆解
1. “量子比特一定得冷吗?”
超导方案必须低于20 mK才能避免热噪声把量子态“烫”消失;其它路线如氮空位(NV)中心在室温也能工作,但扩展难度大。/hr/
2. “把冰箱买回家就能装量子机?”
不能。稀释制冷机像太空服,只是基础设施。真正成本是控制线、低温放大器、微波校准——一条门控链路单价超过十万元人民币。/hr/
3. “以后量子机会把我电脑替换掉吗?”
不可能全面替代。量子计算机擅长组合爆炸、量子化学、密码破解等任务;而做网页、刷视频,经典CPU的性价比仍是王者。未来会是“异构共存”。/hr/
4. “超导芯片容易坏吗?”
量子态脆弱,但芯片本身很结实。谷歌54比特“Sycamore”运行73万次采样后依旧稳定。真正的风险是断电:一旦恢复常温,校准就得重来。/hr/
5. “学这门技术要先会《量子力学》加《电动力学》?”
入门只需高中三角函数。你可以用Qiskit在线拖拽量子门,一行代码就能看见概率分布图;理解“叠加”像理解硬币在空中翻转尚未落地即可。/hr/
6. “国内有哪些公开平台玩超导量子芯片?”
- 本源悟源:合肥实验室八比特远程开放
- 北京量子院“夸父”:提供脉冲级底层信号
- “天衍”小程序:手机端跑真机,三分钟即可提交三量子门线路
亲历者视角:我之一次用量子冰箱做实验
去年冬天,我在上海交大实验室排队到凌晨两点才轮到稀释制冷机。
打开监控屏,磁屏蔽层显示2 mK,比外太空还冷百倍。技术负责人扔给我一根黄色同轴线:“把30 dB衰减器接在第二级冷盘,防止热噪声倒灌。” 那一刻我意识到,超导量子比特像极了襁褓中的婴儿——任何温度扰动都会让它放声啼哭(退相干)。
最 *** 的是调谐读出腔:
每移动0.1 pF的电容,共振峰偏移2.4 MHz。我花了整整七小时,才使读出保真度从92%升到99.1%。数字提升很小,但误差率降至原先的十二分之一,在量子纠错里意味着将物理比特错误抑制到逻辑比特可接受的阈值以下。
下一站:超导之外的星辰大海
- 硅量子点正把比特做到原子级别,可在1 K温度运行,与CMOS共线指日可待;
- 拓扑超导马约拉纳费米子承诺“天生免疫退相干”,微软Azure Quantum已投资十余年;
- 光量子芯片通过硅波导把单光子当比特,室温实验桌就能摆下,谷歌刚把纠错编码规模推至可扩展临界点。
正如《三体》所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超导路线率先突破,却不一定是终点。
数据彩蛋:根据IDC 2025年最新报告,全球可访问超导量子比特数量已达17,000个,比去年翻三倍;但对比经典晶体管(>2×10²²颗),仍是九牛一毛。机会窗口正在扩大,但入场卷是懂物理、爱折腾、敢熬夜。

(图片来源 *** ,侵删)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