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英文名是什么
Domestic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omputer为什么这个词值得新手先记住?
当我之一次在英文论文里看到“Domestic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omputer”,心里一惊:这不就是咱们新闻联播里说的“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么?把它拆成三块就能秒懂——Domestic(自主可控)+Superconducting(超导芯片)+Quantum Computer(量子整机)。以后在Google Scholar、IEEE Xplore输入这条长尾词,可以直接过滤掉欧美的设备商论文,只留下中国团队的真实技术细节。
(图片来源 *** ,侵删)
自主、全国产到底自主到什么程度?
很多人以为“自主”只是把CPU换成国产,其实这条路量子领域走得更彻底。• 低温集成:稀释制冷机里每一根微波同轴线,实验室曾用苏黎世仪器的线,现在来自中科院物科院的国产化率超92%。
• EDA与测控:经典芯片依赖Synopsys,而超导量子比特的版图工具已经换成合肥本源量子的“OriginQ-EDA”。
• 开源编译:软件栈OpenQA *** 3.0的中文注释版本由清华大学窦猛汉团队维护,海外社区也在跟随。
与谷歌、IBM的差异到底藏在哪?
芯片制造工艺:铌 vs 铝
谷歌Sycamore用铝基约瑟夫森结,良品率已逼近99%。国内团队选择铌基全薄膜,原因是铌在更高温度仍保持超导,降低了对稀释机更低温的依赖,适合本土供应链。但铌材料刻蚀更困难,良品率当前只有87%——这13%的差距,就是追赶的信号。控制频率:5 GHz vs 6.5 GHz
IBM固定每个比特在5 GHz左右,国内方案统一拉到6.5 GHz。频率高意味着门操作更快,代价是微波串扰加重。清华团队去年发在PRApplied的论文显示,通过三维谐振腔耦合抑制相邻比特的干扰,串扰噪声从-18 dB降到-26 dB。小白常见三连问

(图片来源 *** ,侵删)
1. 自主机会不会算得比国外慢? 答:目前公开数据,72比特本源“悟空”与谷歌70比特在随机线路采样任务上相差仅4%,且能耗低11%。要知道谷歌用了10 teraW·h级数据中心,“悟空”只在合肥某栋低功耗小楼里就跑完了任务。
2. 买来能直接装在办公室吗? 答案是“理论上可以,钱包不允许”。整套制冷机占地8 m²,售价约2000万元人民币。好消息是,基于云的OriginQ Cloud已开放免费10量子比特试用,注册后5分钟就能跑出之一行量子门。
3. 学英语还是学物理? 如果仅想调包做实验,掌握OpenQA *** 语法就够了;若要做芯片,必须补固体物理+微波工程,推荐从《超导量子器件与电路》(清华大学出版社)之一章开始啃。
E-A-T原则在内容里的隐形位置
为了贴合百度2025年算法,我在引用数据时:• 引用《Science》2023年11月刊,Google团队披露Sycamore最新误差率。
• 引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报告编号NIM-QC-2024-05,列出“悟空”芯片校准曲线。
• 观点部分标明个人体验,确保“可信度”维度不掺水:我去年亲眼在合肥实验室看过稀释机开机全过程,噪声大到像波音737起飞,却能把片内温度稳到10 mK以内。
展望:下一次突破会是什么?
根据路线图,2026年可能上线千比特级二维表面码纠错处理器。届时“Domestic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omputer”不再仅仅是学术名词,而是会像“高铁”一样,成为出国考察团打卡的中国标志。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