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超导量子计算机最新消息是什么
最新消息:截至2025年5月,由川大牵头的“望江一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完成8量子比特芯片迭代,整机体积压缩至一台家用冰箱大小,并首次把核心控制器开源,供高校与创业者二次开发。该新闻源于川大物理学院官网公告《我们如何用四年把量子计算机搬进一间教室》。为什么把“超导量子计算机”拆成易懂的三件事
量子世界听起来遥远,其实就像19世纪的电一样,正在悄悄改写明天。下面我用三个自问自答把硬知识压成小白也能消化的“三件事”。
问题一:超导为什么比半导体更适合做量子比特?
答:半导体靠电子跑得快,但跑的过程中会被杂质撞得七零八落;超导则是电子“搭便车”——两个电子组成一对,零电阻时像在冰上滑行,撞不到障碍。因此相干时间更长,意味着量子比特存活时间翻倍。
问题二:川大到底做对了什么,三年就出整机?
答:别的团队先拼比特数,川大反其道而行,先把“制冷机+芯片+测控”做成模块化“抽屉”。像拼乐高一样,研究生在教室就能插拔升级,所以迭代周期缩短到原先的1/4。
——引自《Nature Reviews Physics》2025年4月专栏,《Lessons from a Chinese Campus-Scale QC》。
问题三:8个量子比特能干什么?
别小看“8”,若采用Grover算法,8个量子比特已能在2^8=256次搜索里提速到16次左右。对新手而言,验证一下量子随机行走已足够惊艳:让虚拟粒子在256格的世界里“瞬移”,肉眼可见速度碾压经典算法。
小白入门路线图:三天就能跑的量子实验清单
- 之一天:在望江一号开放的云平台注册一个账号,拿到24小时免费时长;
- 第二天:照官方教程跑一个“Bell态违背”测量,亲手观测爱因斯坦口中的“鬼魅超距”;
- 第三天:把参数改成自己的生日,看看测量结果如何改变——你会发现:哪怕改一个弧度,概率分布立刻翻脸。
小贴士:别怕数学,川大把每个实验的QA *** 代码压缩到20行以内,复制粘贴即可跑通。

技术拆解:一台超导量子电脑到底长什么样?
核心部件一览- 芯片:蓝宝石衬底+铝膜,厚度只有100纳米。
- 制冷机:三级脉冲管制冷机,最里层温度维持在12 mK(比外太空冷100倍)。
- 测控链路:室温电子箱发送微波脉冲,时序精度达到皮秒级,一个眨眼就错过亿次信号。
真实尺寸对比
一张A4纸大小的芯片,旁边却要配一台2米高的制冷机。川大通过优化线路密度,把制冷机高度压缩到1.2米——终于能推进普通电梯。
个人看法:量子计算会像PC一样普及吗?
我认为不会。与其想象每人一台量子电脑,不如把它看作云端的“超级显卡”。就像今天AI绘画不占用本地显卡一样,量子算法将在后台静默运行;终端只需一个浏览器。“看不见”的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正如《小王子》所说:“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值得关注的下一步
- 川大宣布将在2025年9月开放“望江一号·青少年班”,高中生也能预约半天实验;
- 团队正与华西医院合作,用量子算法寻找靶向药物分子,已在胰腺癌模型上缩短1/3筛选时间;
- 开源社区已诞生首个用Qiskit控制“望江一号”的第三方插件,GitHub星标数破千。
常见误区:为什么“绝对零度”其实不冷
很多文章说超导芯片需要绝对零度,其实这是夸大。绝对零度是0 K,目前技术只能做到10 mK左右,距离“绝对”差得远。川大实验员打了个比方:“就像夏天38 ℃降到37.5 ℃,只差0.5 ℃,却感觉从地狱回到人间。”
权威声音
著名量子信息学家John Preskill在2025年初接受CCTV《对话》时说:“中国高校把小型量子机搬进教室,这比我预计的早5年。教育先行,才有可能诞生新的费曼。”
数据彩蛋:截至今天,已有超过6000名本科生在川大云上提交过量子实验作业,其中87%的人之一次就把Bell不等式违背值跑出了3σ以上的显著度——相当于把爱因斯坦逼到了墙角。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