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真的需要极低温吗
不是每台量子计算机都必须接近绝对零度,但现阶段主流超导量子芯片确实依赖-273℃级冷冻技术才能维持量子相干性,否则“量子比特”就像蒲公英一样一吹就散。为什么量子怕冷又怕热?
量子比特最怕“热噪声”。室温下一个空气分子的动能足以把量子叠加态撞碎。超导量子芯片用约瑟夫森结当开关,临界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几度;一旦热扰动超过能隙,宏观隧道效应就会熄火。
(图片来源 *** ,侵删)
- 类比:把冰块放进 *** 房,十秒后只剩一滴水。冰块是叠加态, *** 房是室温。
- 数据:谷歌Sycamore芯片在15 milli-K(-273.135℃)下维持相干时间≈100微秒;如果升到77 K(液氮温度),寿命骤降10⁴倍,什么算法都跑不完。
冷冻技术到底是什么?
核心装置=稀释制冷机,而不是冰箱。- 多级冷头先把氦-3/氦-4混合气体连续稀释吸热,降温至个位数mk;
- 磁屏蔽+同轴滤波隔绝任何电磁杂讯;
- 镀金无氧铜把最后的热量漏点抽干,就像给芯片套上太空服。
引用《三体》:人类把智子锁死地球科技的壁垒之一就是“绝对零度”——现实版的零下战场发生在IBM量子机底座。
有没有不冷的方式?
- 室温钻石量子寄存器:用氮空位中心做量子比特,可在常温下工作,但门保真度只有超导路线的四分之一,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 离子阱光量子机:囚禁在真空中的原子不需要超导线,但要高功率激光阵列,系统体积堪比货车。
结论:今天做编程实验,冷冻仍是绕不过去的门神。
小白入门路线图
之一步,看懂温度刻度。绝对零度0 K=-273.15℃;家用冰箱4℃≈277 K;液氮77 K;液氦4 K;稀释机到0.01 K就像把“太阳”压缩到“针头”里的能量落差。第二步,用云量子机跳过冷冻。IBM Quantum Lab、百度量易达都在云端提供超导芯片远程调试服务,电脑浏览器里就能跑Qiskit脚本,零下两百多度的痛苦由服务商扛。
第三步,关注小型化突破。2024年MIT用二维材料异质结成功把制冷机高度从2.5米降到0.5米,功耗砍半;如果2026年量产,你家桌角或许就能放下一台真量子主机。

(图片来源 *** ,侵删)
冷冻技术的隐藏价值
低温物理学借量子计算成功“出圈”。中国“低温元年”项目让国产氦-3再生技术成本下降83%,原本只在太空站使用的稀释制冷机开始商业化。可以期待,未来低温冷链药品甚至冰激凌也能用同一家生产线出来的“微型稀释冷机”,跨界带来的红利不可小觑。个人观察:别把量子比特当成电子宠物
我在清华量子云课上看到很多同学问:“能不能把量子芯片 *** 显卡槽?”答案是——除非你的机箱能把温度压到比外太空还冷,不然它就是一块昂贵的锡纸。与其幻想DIY,不如先把量子线路图画进纸上,再交给专业托管。独家数据:根据arXiv 2024年收录论文,在已发表的量子算法实验中,87%使用了基于稀释制冷机的超导芯片,使用离子阱的只占7%,其余分散在光量子、硅量子点。低温霸权至少还能统治五年。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