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的更高算力纪录是多少
1121量子比特(IBM Condor,2023年发布)是目前公开可查的量子比特总量纪录,但这并不直接等价于“更高算力”,因为算力还要衡量量子门的保真度、相干时间与纠错开销。往下看,我们用新手能听懂的方式拆解“算力”到底怎么算。算力到底怎么测?先弄清三个指标

(图片来源 *** ,侵删)
- 量子比特数量:像车道数量,越多并行处理的数据就越多。
- 量子体积(QV):IBM提出的综合指标,把比特数、门保真度、线路深度揉成一个分值。2023年11月,IBM Quantum System Two把QV提升到512,是目前官方纪录。
- 量子优势实验:谷歌2019年宣布随机量子线路采样任务耗时200秒,而经典超级计算机需1万年。虽然后来经典算法把时间缩短到几十天,但谷歌仍被视为“首次”量子优势实验。
为什么比特越多≠越强?纠错是隐形吞比特的怪兽
量子态极其脆弱,任何抖动都会崩溃。纠错需要多个物理比特才能造出一个“逻辑比特”。以表面码为例:- 门保真度99.9%时,约需1000个物理比特→1个逻辑比特。
- 若想运行Shor算法分解2048位RSA,需要约2000万个物理比特,远超当下任何整机。
因此现在宣传的几百上千量子比特,实际上可用的逻辑比特可能不到10个。
2024最值得关注的三条冲刺路线
- 超导路线:IBM、谷歌仍是领跑者,下一步把“模块化芯片”像乐高一样拼接,期望在2025年突破10000物理比特。
- 离子阱路线:Quantinuum H2-1保真度高达99.9%,但比特数成长慢,他们把希望押在“全连接架构”——任意两比特可直接交互,减少线路开销。
- 中性原子路线:QuEra、Pasqal等公司用激光镊子操控锶原子形成“可移动比特”,把量子计算与模拟二合一,有望在2027年实现10万个原子规模的模拟机,解决材料化学难题。
引用《三体》那句名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障碍,傲慢才是。”量子计算同样,技术路线上谁傲慢地把对手一棒子打死,谁就可能更先掉队。
初学者最常被问的五个Q&A
Q1: 量子电脑一出现,比特币就完蛋?A: 需要数百万逻辑比特才能威胁到当前椭圆曲线算法,保守估计到2036年才有实现可能,比特币还有时间迁移到抗量子算法。
Q2: 量子电脑能用Windows吗?
A: 不能。它运行的是量子汇编+经典主机协同,上层才是Python(Qiskit/Cirq),像Windows这样的消费级操作系统完全插不上手。

(图片来源 *** ,侵删)
Q3: 能否买一台放家里?
A: 商用机要接近绝对零度的稀释制冷机,占半间屋,日常维护上百万,放在家里等同于放一只“吞金兽”。
Q4: 中国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A: 2023年底,本源悟源第三代交付24比特超导芯片,相干时间稳定超过100微秒,达到世界主流水平;九章三号光量子原型机则在特定采样问题继续刷新纪录。
Q5: 如果入门,需要读哪些书?
A: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Nielsen & Chuang)被称为“量子圣经”,配上IBM Qiskit官方教程边学边跑程序,一个月内即可写出一个贝尔态实验。
个人观点:把算力换成生产力,需要“量经混合”
未来的量子优势不一定靠纯量子芯片,我更看好“量子协处理器”模式:经典CPU负责日常控制,量子单元仅在特定瓶颈环节加速,就像GPU之于AI。2025年左右,我们会首先在药物筛选、期权定价和电池材料三大场景看到商业化落地。别把量子神化,它就是一把新锤子——钉子准备好了,锤子才有价值。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