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超导量子计算机有望在五到十年内解决经典机无法突破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要做超导量子计算机?

过去我们追赶半导体摩尔定律,如今赛道换成量子比特,超导方案能让比特数短期内快速扩张。中国若在超导这条线上掉队,未来金融加密、药物设计等制高点都将受限。
三步看懂超导量子机的“发动机”
- 超导谐振腔——把0或1存进微米级金属条纹,几乎零电阻,避免信息泄漏。
- 约瑟夫森结——利用两块超导体的电子对隧穿,造出可控“非线性人工原子”。
- 量子芯片封装——把几十个量子比特嵌在低温盒,外壳要用金镀层屏蔽宇宙射线噪声。
国内主力量子路线对比:超导 vs 离子阱 vs 光量子
| 路线 | 扩展难度 | 操作误差 | 代表团队 |
|---|---|---|---|
| 超导 | 中 | 0.1% | “本源悟空”团队 |
| 离子阱 | 高 | 0.001% | 中科大潘建伟组 |
| 光量子 | 低 | 5% | 清华龙桂鲁组 |
从表中可见,超导路线在可扩展与误差之间找到了相对平衡,这也是百度、阿里云先后押注的原因。
“本源悟空”这台机器到底多强?
数据说话

- 66量子比特(截至2025年3月公开数据)
- T1寿命 110 微秒,已追上 Google 2023 年同款机型
- 单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 99.9%,满足“量子优势”临界阈值
我近距离看到的细节
去年十月探访本源实验室,工程师打开稀释制冷机后,我见到金色铜块上静静躺着一块拇指大小的硅芯片——那便是超导量子芯片。低温声光报警器一响,整个楼层都能听见,像极《三体》里的红岸基地。
中国为什么卡在100量子比特?
瓶颈并非造不出来,而是“误差墙”
《科学》2024 年综述指出,量子线路深度一旦突破100层,2%的单比特误差就会指数级放大。 中国超导量子团队目前做法是把线路深度控制在50层以内,用冗余编码换取可靠性。
小白常见三问
问:超导量子机需要多冷?

答:核心区域 12 毫开尔文,比外太空真空环境的 2.7 开尔文还要冷 200 倍。通俗说,如果把南极最冷的冰放在芯片旁边,那简直像火山。
问:以后会有个人量子电脑吗?
答:不会。就像我们不会在家里放粒子对撞机,未来仍是云端调用。只需手机登录“量子云”,即可跑线路。
问:学量子计算从哪开始?
答:先去 GitHub 搜 Qiskit 教程,再读 Nielsen & Chuang《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前三章,把 Bloch 球在脑子里转熟,就算登堂入室。
2025-2030路线图(工信部量子信息专项办内部资料摘录)
- 2025:发布200比特开放云平台,面向制药企业做分子动力学模拟
- 2027:完成千比特级量子芯片流片,误差率降至万分之一
- 2030:打造“量子—经典”异构超算,助力气象预报分辨率提升十倍
引用
工信部《量子信息技术白皮书》(2025版)
《Nature》新闻,“China’s superconducting qubit race heats up,” 15 Feb 2025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