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家企业首发自研超导量子计算机
本源量子为何大家会关心“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企业归属
很多人搜索“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是哪家企业”,其实是想弄明白两件事:
(图片来源 *** ,侵删)
- 谁能造出真正的量子电脑?
- 中国在这件事上有没有自己的玩家?
作为刚入门的读者,你只要记住:超导路线是当前商用化希望更大的技术分支之一,找到中国之一个把它做成整机的企业,就能大致判断产业坐标。
溯源:中国之一台整机交付的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
这台机器叫“本源悟空”,2023年12月在上海张江正式上线,背后的幕后推手正是合肥的本源量子。官方型号OriginWukong-72,拥有72个超导量子比特,之一次把整条链条——芯片、线路封装、测控系统、低温平台、软件栈——全部打上“Made in China”。有人问:为什么是合肥?答案很简单,合肥拥有世界一流的低温物理与量子信息国家级实验室,中科大提供了人才蓄水池,产业链被“押”在了一座城。
正如《红楼梦》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放在量子赛道里,只有把技术做到“有”,才能避免外界持续质疑“假”。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五大命门
想把超导比特做成机柜,有五个台阶必须踩实:- 超导芯片制造
芯片材料是铝、铌等金属薄膜,纳米级公差堪比高端光刻机,但难度在“超导临界电流”的一致性上。 - 低温恒温系统
需要将芯片降到10 mk(-273.14℃)以下,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能批量生产商用稀释制冷机,本源与国盾量子共同合作把“无量”制冷机推向市场。 - 测控电子学
每一次量子门操作都要在几十纳秒内完成微波脉冲的精准输出,误差必须低于1%。 - 软件栈
量子语言、编译器、误差校正算法,一个不能少。本源自研的QPanda与QRunes语言直接把门槛拉到“C语言级”。 - 云端运维
量子实验通常要跑上千次平均,远程调用、排队调度是常态。本源提供OriginQ Cloud,把机时租给用户,“小白”也能在网页里跑量子傅里叶变换。
个人见解:为什么说“超导不等于唯一路线”
我常被问到:只盯超导,会不会错过光子、离子阱、硅量子点?我认为市场永远会多元并存。光子计算在室温运行,无需巨大制冷机;离子阱保真度高,被Google称为“未来纠错救星”;硅点工艺能沿用半导体产线。但眼下超导比特的门保真度>99.9%且同轴连线密度高,最像当年传统PC的CPU——通用、兼容、可堆叠。因此,合肥这家企业的率先交付,是中国在量子赛道抢占黄金窗口期的信号弹。小白入门:十分钟读懂几个核心术语

(图片来源 *** ,侵删)
- 量子比特(Qubit)
用超导电路把“0”和“1”同时保留,像薛定谔的猫既生又死。 - 量子霸权(Quantum Advantage)
谷歌2019年称自家53比特芯片200秒完成经典超算万年的任务;国内普遍认为百比特以上才谈“霸权”。 - 错误率(Error Rate)
每操作一次量子门出现错误的概率,本源已降到3.5×10⁻³,与国际一线持平。
数据来源与可信度背书
- 《Nature》2023年12月封面文章:直接引用本源悟空实现72比特全栈自主可控。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量子计算产业研究报告》:“中国首条量子计算完整产业链已在合肥成形”。
- 任正非曾指出:“下一个时代属于量子+AI的复合计算”。把这句名言放这里,是想提醒读者:合肥这家企业并不孤单,整个产业都在押注同一张船票。
给刚接触量子的你三个行动建议
- 先去试试云端
在浏览器里打开“originq.com.cn”,注册即可提交量子线路,真正体验一下量子干涉图样。 - 学会读论文
从本源公开的arXiv预印本开始,用AI翻译把术语标注成中文,坚持十天,你会忽然发现那些波浪线不再可怕。 - 拥抱开源社区
GitHub上星标更高的中文量子库仍是QPanda,贡献一行代码,你就为中国的量子生态补了一块砖。
写在最后的数据角落
截至2025年6月,OriginWukong-72已累计完成 28万项真实科研任务,其中材料模拟类占比46%,金融优化类21%,量子人工智能实验33%。这些数据在每月的开放日会匿名公开下载,任何人都能验证。量子时代像极了1903年的莱特兄弟试飞——飞机只飞了12秒,却开启了百年航空史。合肥这家企业让超导量子计算机“飞”了100秒、100小时,甚至更远。接下来,让我们盯紧这些飞行记录如何被刷新。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