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蹬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吗?
正在,并且比过去三十年都更活跃。从2021年起,重庆文旅委、西南大学非遗研究院、重庆杂技艺术团三方共建了“蹬技传习所”,把原本只在马戏大棚里出现的绝活,带进了中学、社区与短视频平台。官方经费由每年80万元提升到320万元,民间班社也首次拿到了数字文创订单。

什么是重庆蹬技?——一分钟说人话
一句话:脚比手还灵活。蹬技表演者用双脚旋转瓷缸、木桌、甚至活人,更高能在八层方桌之上保持平衡。它源自清初巴渝码头苦力用腿脚卸货的杂耍,民国时期被杂技艺人吸纳,1950年代定名为“重庆蹬技”,2014年列入重庆市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新手最容易问的五个问题
1. 学蹬技要先劈叉吗?
不需要。柔韧度够用即可,核心是脚踝跟腱的爆发力和核心肌耐力。传统师傅会让徒弟先踢毽子两千下找平衡,再到斜坡上倒立走。现代训练增加了平衡板与波速球,降低受伤概率。

2. 家不在重庆能不能学?
能。重庆杂技艺术团每年7月开“云端班”,通过B站直播教学,结课寄送竹制练习缸。去年有47%的学员来自广东与山东。
3. 学了以后能干嘛?
三条路:剧院签约、短视频博主、非遗研学导师。22岁的蒋珂在抖音“珂珂脚上有乾坤”账号半年涨粉32万,商务报价已到3万元一条。
4. 重庆本地哪里可以看到原汁原味?

目前固定演出只有两处: 1. 洪崖洞“重逢”剧场,19:30场,198元起; 2. 大足区雍溪镇老街,周末16:00公益场,扫码预约免费。 如果想看成规模的民间班社,每年大年初一上午十点,朝天门码头的“踩桥祈福”活动依旧保持露天蹬技,不收门票。
5. 会不会很快就失传了?
风险仍在。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仅4人,平均年龄58岁。但重庆大学大数据学院用动捕技术建了三维动作库,每秒120帧保存每个脚尖的旋转角度,“就算人走技绝,数据也能再造肌肉记忆”。
我与蹬技的之一次亲密接触
去年腊月,我跟拍蒋珂记录训练。她让我试把一只竹椅蹬到离地三十厘米,十秒钟我的大腿内侧就像灌了铅。那一刻真正明白,所谓“力从地起,旋于脚背”,不是形容词,而是物理事实。她告诉我,师父曾引用《庄子·达生》里“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八个字作为口诀,练的不是杂耍,是心境。
如何入门?一条0基础路径图
- 周一到周四:每天踢毽300下,找脚踝感觉。
- 周五:靠墙倒立90秒,唤醒核心肌群。
- 周末:在瑜伽砖上单脚站立2分钟,练微调动平衡。
- 第三周末:报重庆杂技艺术团“七天体验营”,价格980元,包器材。
- 坚持六周后,可旋转直径20厘米的练习缸,并拍摄短视频记录。
引用《考工记》的一句话:“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蹬技之美,是时间、土地、竹木与人的四重奏,少一位乐手就会走音。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