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览
答案:新疆 *** 尔木卡姆、哈萨克阿依特斯、 *** 宴席曲、锡伯族西迁节、乌鲁木齐玉雕技艺、阿斯塔那刺绣。

我为什么推荐先读这份“名录”?
作为零基础的旅行者或文化爱好者,先把“非遗清单”当成导览图,再去现场才不会走马观花。2024年乌鲁木齐市文化馆公开的《市级非遗名录》共录有78项,其中32项入选自治区级、7项入选国家级。下面我把最常被人问到的几项拆开聊。
新疆 *** 尔木卡姆:比交响乐更早的多声部
木卡姆并非一首曲子,而是由十二套大型组曲组成,每套包含20—30首分曲,总时长可达两小时。
- 问:它和西方交响乐的更大差别在哪?
答:木卡姆没有书面总谱,演奏者需靠口传心授;节拍复杂,常出现5/8、7/8节奏。 - 新手怎么“一秒识曲”?
听萨塔尔琴的滑音与手鼓“达甫”的切分节奏,只要两者交织出现,多半就是木卡姆。
《福乐智慧》成书于1069年,其中记载“乐者,人心之药”,被学者视为木卡姆精神源头。
哈萨克阿依特斯:草原上的即兴说唱对决

阿依特斯不是背诵,而是“现场接招”。两位阿肯(民间诗人)抱冬不拉,一问一答,题材从爱情到时政,几分钟就要编出新段,观众掌声决定胜负。
- 问:零基础学一句哈萨克语就能互动吗?
答:可以。常用开场句“贾克斯吗?”(你好),对方若回“贾克斯”,就有了之一句押韵。
*** 宴席曲:婚礼上的“移动音乐剧”
在南门老坊子参加过两场 *** 婚宴,我发现宴席曲是把祝贺、说唱、小调串成一场15分钟的小品,新娘入门、新郎敬酒都有对应曲目。新人若不请歌手,街坊甚至会“嫌弃”婚宴冷清。
锡伯族西迁节:从东北到西域的250年回响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锡伯家庙“靖远寺”前会举行射箭、扭秧歌。老人们讲述1764年奉调西迁的史诗,青少年着传统箭衣参与。站在人群中,我常想起托尔斯泰笔下的战争与和平——同样是民族命运,却用庆典方式纪念苦难。

乌鲁木齐玉雕技艺:籽料到成器只用“三刀”
市非遗传承人王老师曾让我摸到一件“留白”玉牌,正面祥云纹仅用三条阴线,背面全部放空,让籽料天然皮色成为绝对主角。
- 问:如何判断机器工与手工?
答:看曲线。手工阴线深浅会有轻微颤抖,机器工如同打印般均匀。 - 小白逛市场时的护身口诀:宁买小瑕疵,不买“玻璃光”。过度抛光多半是掩盖裂痕。
阿斯塔那刺绣:一块帕子里盛着千年高昌
高昌古城出土的晋代刺绣残片,图案与今天阿斯塔那绣娘手中的石榴花几乎一致。乌鲁木齐南门巴扎里,30元就能买一方手掌大的手工绣帕,纹样却连接着考古报告里的公元四世纪。
新手快速体验指南
- 看演出:红山万达广场的木卡姆艺术中心每周末有公益场,提前一日在“乌鲁木齐文化馆”公众号预约。
- 逛巴扎:山西巷子大巴扎二楼非遗摊位能同时见到玉雕与刺绣,砍价前先问“师傅能不能现场给你修个流苏”,卖家见你是想学,通常愿意让价。
- 学一句:遇到阿肯弹唱时,大声给掌声并喊“加克斯!(好!)”,你会得到微笑回应。
乌鲁木齐的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蜡像,而是正在进行的日常。下次去南山牧场,记得留心毡房门口挂的刺绣挂毯——它也许昨晚刚在某户人家的婚宴唱过宴席曲。
数据来源与参考书目
- 《乌鲁木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版,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编
- 新疆大学出版社《十二木卡姆结构与演唱技法研究》,艾尼瓦尔·艾合麦提著
- 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阿依特斯的历史渊源》
- 清华大学出版社《锡伯族西迁口述史》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