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非遗有哪些非遗项目
池州非遗有哪些非遗项目?——“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九华山庙会、贵池民歌”五个国家级代表作位列核心。核心问题1:为什么说傩戏是池州的“活化石”?
自问:看演出感觉像穿越,为什么?自答:它把商周巫傩、汉唐道释、明清戏曲熔于一炉。
池州傩戏至今保持“村村有面具、户户会跳傩”的盛况,每年正月初七到十五,茅坦乡杜姓家族仍会抬出两百多年前的木雕面具“刘文龙”“关公”巡游。
权威加持:冯骥才在《守望民间》里写道:“池州傩为汉族最后的祭祀戏剧形态,没有之一。”
小贴士:新手辨别真伪,只需盯住面具——真傩面具背面刻有“康熙”“道光”等年号字迹,新仿则无。

(图片来源 *** ,侵删)
核心问题2:青阳腔听着像京剧,它和京剧谁先谁后?
自问:很多人误以为“京剧源头是徽剧”,那青阳腔在哪一环?自答:青阳腔孕育于明代嘉靖年,被誉为“京剧母本的母本”。
特点拆解:
- 唱腔:高腔“一唱众和”,锣鼓点随板起板落,极易上头;
- 行当:老生“虎音”、旦角“水磨腔”形成鲜明对比;
- 剧本:全本《琵琶记》在青阳腔中比京剧多出“书馆悲逢”两折。
我在老郎庙听过七旬艺人汪自友清唱《描容》片段,尾音一挑,鸡皮疙瘩瞬间起立。
核心问题3:东至花灯究竟“花”在哪?
自问:不就是纸糊灯笼吗?自答:错!它的骨架用毛竹篾条上百道回纹锁扣,一盏荷花灯需三百八十五刀竹篾,误差不超过毫米。
亮点列表:
- 灯组分“座灯”“行灯”两套,行灯由二十名少年擎举,脚步配合锣鼓,像移动舞台;
- 彩绘颜料沿袭“苏麻离青”古法加蛋清,阳光下泛孔雀蓝光;
- 题材全部取自《聊斋志异》孤本绣像,专业画师五年才描完一套。
核心问题4:九华山庙会只是烧香?
自问:人山人海,挤来挤去有意思吗?自答:庙会真正内核是国家级非遗“九华山庙会仪程”。
现场观察:
- 子时“开山门”,僧伽列队诵《梁皇宝忏》,钟鼓楼连击一百单八下;
- 市集摊位必须按唐代《百丈清规》划行归市,茶棚、香铺、素斋摊不可互串;
- 午夜“放焰口”施食,鼓钹齐鸣时,你甚至会错觉自己置身《东京梦华录》。
据池州文旅局月报数据,庙会期间日均非遗相关产品销售额达六百七十万。
核心问题5:贵池民歌还能在KTV点到吗?
自问:歌词全是方言,年轻人怎么学?自答: *** 音乐已上线官方数字专辑《水车谣·贵池民歌18首》。
特色拆解:
- “稻作五声音阶”:只用宫商角徵羽,听着像《诗经·国风》;
- “破头腔”真假声瞬间转换,唱到副歌自带山谷回响;
- 每段尾声保留劳动号子“啊嗬嗬”,听久了会上瘾。
我跟拍过民歌手汪爱莲,她在水田里开嗓,音高飙到小字三组E,手机录音都不爆麦。
给入门小白的实用清单

(图片来源 *** ,侵删)
- 看傩戏:正月十七,刘街乡汪村祠堂,免费开放;
- 听青阳腔:每周三晚,青阳县文化中心小剧场,票价20元;
- 做花灯:东至县非遗工作站,成人体验半天200元,可带走成品;
- 赶庙会:农历七月三十前后三天,九华山化城寺广场,提前订山上住宿;
- 唱民歌:扫码“池州民歌小助手”微信小程序,智能教你转方言声调。
《礼记·乐记》里有句话:“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池州的非遗是这句话的实体教材,它们不仅活在馆子里,更活在阡陌之间。下次你来,不妨把看山看水的时间,留一晚给一场傩戏,让面具背后的呼吸告诉你,什么叫做“时间的重叠”。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