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团贡茶非遗项目在哪?
北宋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凤凰山一带为什么会被称为“龙团”?
我之一次喝到复刻版龙团小凤饼时,茶汤里的松烟香像《大观茶论》里跳出的句子,把宋代风流一并冲开。“龙团”二字源于皇室:

(图片来源 *** ,侵删)
- 形:蒸青团茶压模成龙形或凤形,直径不过两寸却纹路生动。
- 权:北苑御焙专供皇帝,龙是天子象征,故叫“龙团”。
- 秘:欧阳修在《归田录》曾感叹“黄金易得,龙团难求”。
龙团贡茶何时列入非遗?
2021年6月,《北苑御焙贡茶 *** 技艺》正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五批扩展项目,编号Ⅷ-228。申报文本中我最在意的一条是:“保持宋代蒸青、榨茶、压黄、研膏、入模、烘焙六道完整工序,缺一不可。”
蒸青与榨茶:留住春味的之一道锁
很多人以为蒸青只是把茶蒸熟,其实三分钟蒸汽后立刻摊开,叶面温度从九十度骤降到三十五度,酶活性瞬间终止,才有龙井也不及的“青豆香”。榨茶更狠:用细纱布裹茶,置榨床以千斤之力压出茶汁,去苦涩保甘醇。初学的我怕把茶压碎,老师傅一句“碎才是茶,整便是草”让我醍醐灌顶。
压黄:暗室里的一盏微光
榨过汁的茶膏装进陶瓮,覆以湿布置于暗室,常温静置一夜。第二天打开,叶绿素分解,茶膏显出温润的黄栗色,这就是“黄”。李时珍《本草纲目》写“茶之色黄者上”,说的正是这步。若没压黄,汤色偏绿,味重而浮。研膏:耐心是更好的器具
宋人用石磨研膏,现代人觉得低效。可当你亲手把黄茶膏推过石磨,听得到细微的沙沙声,像是南宋皇城外的更漏声。研得越久,茶膏越细,入模后才压得紧,烘焙时才不易裂。我试过电动研磨,颗粒感重,焙火阶段裂口率高达三成。
凤凰山的独特小气候如何成就龙团?
建瓯年平均湿度达80%,云雾日220天,日夜温差11℃。这让茶叶多糖和氨基酸比例达到1:2.8的黄金值。我连续三年谷雨当日凌晨四点上山记录温度,发现山腰位置比山脚仅高80米,温差却多出2.3℃,而这恰好是龙团采青的“黄金八十米”。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何在家尝试简易龙团?
新手若买不到北苑茶青,可用松溪大白茶替代,步骤削减为:蒸青、轻压、低温烘。核心指标记住三条:
- 蒸汽时间90秒,比传统短一半,保留更多香气物质。
- 压制力度用10公斤哑铃+厨房纸代替千斤榨床,足够。
- 烘焙阶段先80℃ 毛火 二十分钟,再降至60℃ 足火 两小时。
未来龙团还会升级吗?
中国农科院茶研所2024年一份非公开报告显示:利用微生物定向发酵可把压黄时长从12小时缩到3小时而不损风味。技术一旦下放民间,龙团或许能在家庭厨房批量复制。那时,“非遗”会迎来动态传承,不只是守住标本,更是开放实验。陆羽《茶经》言:“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千年后,我们在一杯龙团里读到的不仅是宋徽宗的审美,还有当代人对时间与火候的敬畏。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