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中国非遗进校园教学案例怎么写)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21

中国非遗进校园教学案例怎么写

答:抓住“一个非遗项目+一次真实课堂+一串可量化成果”三步法即可写出一个可复制案例。

什么是非遗进校园的典型案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中国非遗进校园教学案例怎么写)-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很多人把“请个剪纸艺人来讲两节课”当成案例,结果投稿石沉大海。我把近三年《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与教育部公布的42份优秀案例放在一起对比,发现官方真正想看的,是“可复制的系统性设计”。也就是说,典型案例=课堂链路完整+学生成果可展示+能被别人搬回自己学校。


写案例前先做三步调研

选稀缺项目而非热门项目

苏绣、京剧虽热,但案例扎堆已失去新意。优先挑选省级名录里只有一两个代表性传承人的冷门项目,如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案例命中率瞬间放大。

记录课堂细节,而不是拍照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中国非遗进校园教学案例怎么写)-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上课那天别只顾拍照,用笔记本记下:

  • 每个环节的准确时长
  • 学生之一次失败时的具体表现
  • 老师怎样用方言口令纠正手势
这些细节后来会成为官方评定案例含金量的硬指标。

量化成果:三张图表胜过一段话

用Excel做一张课后问卷数据图,再加两张学生作品前后对比照,投稿时可立即脱颖而出。


案例正文四段结构模板

开篇50字引入背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中国非遗进校园教学案例怎么写)-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一句话交代项目历史、传承人现状与学校需求,如“湖南通道侗锦省级传承人粟田梅,面对全县只剩5台木织机的窘境,走进通道一中初一一班”。

主体用时间轴写课堂细节

按“课前工具准备—10分钟示范—20分钟分组练习—5分钟即兴问答—课后成果展示”顺序推进,把时间标黑,审稿人一眼看到完整链路。

嵌入学生的真实金句

别只写“学生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引用一个女生原话:“老师,我发现侗锦的菱形纹其实是我家窗花格子的灵感!”这种细节比口号更具可信度。

结尾给出可复制清单

用黑体列出:

  1. 所需预算:传承人课时费500元+材料包20份×15元
  2. 安全警示:侗锦梭子头需加布套防误伤
  3. 延伸作业:拍摄3张家居侗纹照片上传班级群
读者照单即可落地。


常见错误盘点:我踩过的坑

去年我提交了“徽墨 *** 进校园”案例,被退回理由是“缺乏可迁移性”。复盘后才懂,我只写了学生在墨厂体验,却没写回到普通学校教室怎么解决“没有烟房”的痛点。写案例时必须预设场景迁移,否则就是无效流水账


如何引用权威又不陷入口水话

直接引用《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再补充北京师范大学非遗教育中心研究员 *** 观点:“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游于艺’,才能真正让非遗回归生活。”一书一专家,既有文化厚度也有学院背书


结尾独家补充

今年3月教育部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指南》在附录里首次加入“案例撰写体例”,明确要求标注“项目级别+传承人级别+学段时间配比”。下一次写稿,把这六个字放进文件名“省级侗锦 ×省级传承人粟田梅 ×16学时”就能秒过机器初审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